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解读“十二五”规划(4)
重点建设任务之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校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整结构,适当减少本科生招生数量,增加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数量,同时全面提高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为了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任务包括网上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精品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与共享体系等。
人才培养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总体方向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调整结构,是要适当减少本科生招生数量,增加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数量;提高质量,是要全面提高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我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目标,着力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精英人才。本科教育教学经过10年努力,力争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三是实现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基础精英育人目标。
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从培养模式、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创建3种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建成一批课程内容新颖、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前沿、教学水平高的研究生精品课程。组建国内外教学团队,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任务是:
(一)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1、网上教学平台。全面推进使用网上教学平台,实现全校所有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特别是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工作。
2、实践教学公共平台。为了改善学校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基础条件,为日常教学开展和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实施公共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实验中心建设,使其保持领先水平。进一步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整体提升中心综合水平。加大经济管理类、传媒类和相关新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其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科发展需要。
3、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实施“URP”扩展计划。到2015年,参与该计划的学生达到50%以上。继续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支持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持科研实验室及设施向大学生开放。
(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1、高水平精品课程。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总结、借鉴、完善并创新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知行统一;系统研究确定硕士、博士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研究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聘请海外名师开设研究生课程的力度。通过“海外名师学堂”,探究型课程,Seminar课程、案例课程、全英文课程等系列课程建设,探索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全面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
2、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围绕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总体目标,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扎实推进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内部评估工作,探索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改进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调动教师从事研究生教学的积极性,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内在潜力。
3、实践教学平台与共享体系。加强对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技术、应用技能、实践研究能力训练,建立研究生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体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设立研究生教学实验室公共维修基金,加强研究生教学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校内外实践研究基地建设和校外兼职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教学设备运行管理机制,挖掘内部潜力,促进学校研究生科研、教学资源共享,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实验技术水平和实践研究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发展规划处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