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朱有勇做客“名家论坛”

2007-11-10     浏览(644)     (0)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在“名家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农民最实在,强调科研成果应具有推广性和实用性,他的讲座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本报讯 “我是一个农民教书匠,不会坐着说话”。10月23日晚,西区报告厅“名家论坛”讲台上,一个衣着朴实的中年人,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站立在讲台上,面对报告厅数百名师生,演讲了“生动的一课”。这位“名家”就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我校校友朱有勇。党委副书记秦世成主持此次“名家论坛”。
  “我就是一个农民”,作为一名农业大学校长和知名农业科学家,朱有勇教授这样自报家门。很多的时候,他像普通农民一样,脱下鞋子,卷起裤腿,下到泥田中,在这种敞开心扉的交流中真切了解了农村的生活。他说,农民太辛苦了,农民又是最实在的。我们科研应用成果就要具有推广性和实用性,把实验室与农业生产联系到一起。他的研究成果被农民们自己取了名字:防治稻瘟病的技术被称作“傻瓜技术”;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玉米间作技术被称作 “天拉长地拉宽”技术,针对小麦蚕豆病虫传播的技术被农民评价“豆麦搭配,农民不累”……朱有勇说:“我们不要求非常完美,我们追求的是越简单、越实用越好。”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报告厅变成了一个生动的课堂,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记录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校研究生会副主席韩非说,朱教授不仅介绍了很多农业科研知识,其中还渗透了很多科研精神和人生哲学,对我们做人、做事和成长帮助都非常大。 (陈卫国 张思瑶/文 乔枫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