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 - 《东北师大报》

创先争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

2011-03-05     浏览(46)     (0)
党的十七届四中以来,我们党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信心和决心。要使创先争优活动持续、健康、有效地开展,首先就需要对创先争优在整个党建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具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创先争优简单地视为一次临时性、短期性、普通性的活动,才能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到党的建设工作之中,使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如果我们从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及其发展走势这个大视野来思考,完全可以说,创先争优就是党的建设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就是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党建工作永恒的主题。
  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创先争优是党的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着力把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广大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政治理念、铁的组织纪律和优良工作作风的战斗堡垒,把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培养成为具有优秀政治素质和过硬工作本领的先锋队战士。九十年来,尽管我们党的政治角色和地位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根本性变化,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也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换,但党建工作的中心主题始终就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始终对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长抓不懈。正是这样,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广大基层组织才始终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可靠的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成为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最核心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广大城乡基层党组织中经常涌现出一批批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头的中坚骨干和英雄人物,在平时的建设过程中,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也不断涌现一批批开拓进取、积极奉献的优秀党员。正是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和踏实、努力的奋斗,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竭的动力。从根本上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九十年来取得巨大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和法宝就是高度重视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没有这一点,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从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特点和内容来看,是否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始终是影响基层党建工作优劣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基层党建工作当然很重要,但要想取得实效并非易事。这主要是由于基层党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处。基层党组织数量众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它遍及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各个群体,处于生产、工作的第一线,同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平时言行都始终被广大群众看在眼里,基层党组织有无先进性、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也主要不在于说而在于平时的做。这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党员个人来说往往是一个考验,并不能轻易做到。因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和党员实际上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从事着各种具体的普通工作和职业,也和普通群众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和生活困难。但他们同时又是党员,群众对他们的先进和优秀自然会有较高的期待。如何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作出优秀的业绩,在平凡的人生中努力彰显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看似平常却艰辛,没有相当的恒心和毅力实际上不易做到。加之基层党建活动的资金来源不充足等其他各种原因,都使得基层党建工作要取得另人满意的成效,必须作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而且,就现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而言,它实际上包括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如何将方方面面的党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常态、长效的党建机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根据最近一些年各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经验教训,要有效解决基层党建中的这些困难,抓住创先争优这个中心主题并认真加以实施是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一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能有机整合,就有了科学的思路和合理的路径,各种基层党建的日常工作才不会陷于形式化和过场化,基层党员干部才能在共同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创优秀业绩过程中秉承党的优秀传统,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随时代发展而进步,才能通过在创先和争优过程中努力改善基层的党群关系,进一步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有生机活力。
  从改革开放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来看,创先争优是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既给党的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与开阔空间,但也给党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严峻考验。各种错误的社会政治思潮会误导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使之丧失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活力的同时也膨胀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对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纪律建设构成严重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群众对党的基层组织直接的利益依赖感明显减弱,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宣传和动员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大量城乡基层党员的工作流动性很强,导致不少地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出现了党员找不到党组织,党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基层党员工作性质和收入的明显分层化,党员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隔阂和冷漠,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有机团结受到严重瓦解,等等。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制约着基层党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必然会对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抓一些细枝末节的补救工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围绕创先争优这个大的党建主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增强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有机团结与内在活力,振奋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才能有效克服与化解诸多困难和矛盾,有力应对各种严峻考验。
  高校作为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特殊部门,它的党建工作当然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我们绝对不能因其特殊性而背离创先争优这个党建的基本主题。那种认为只要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就能替代创先争优的观点是片面的,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相脱离和割裂开来的看法更是不对的。高校工作并非是不需要党的领导的“自由职业”,而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待就业人员,而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但能使广大党员教师提高党性修养,使学校党政班子更加团结有力,为高校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能够使广大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上更积极,更努力,把自己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到更高的视角来认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努力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进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将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内在的精神支撑。
 (作者为政法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