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首经贸校报》
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关键词解读(下)
(上接第一版)
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是党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良好。党员要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我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学校党委提出创先争优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各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工作创先;党员结合自身特点、立足本职岗位争优。
学风建设
学风既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又是学校师生对待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态度。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当努力打造学习领域广阔,学习情绪饱满,学习毅力顽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实践积极,学习创新活跃的学习风气。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推动学风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院系和各部门的主导作用,形成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后勤保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学风建设联动机制,积极通过实施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优良学风班评比表彰、树立先进典型等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比学赶超的学习气氛。
文化引领
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高校文化建设工作关乎高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乎高校在一定地域的社会存在价值,关乎高校社会美誉度的高低。我校自1995年合并、组建以来一直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完善育人机制、凝聚师生人心、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树立一个理念,搭建两个平台,加强三个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一个理念”即“文化育人”理念,用文化建设的成果把育人工作引向深入;“两个平台”即针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分别搭建起面向教师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乐业工程”平台和面向学生的“大学生发展辅导体系”平台;“三个建设”即以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我校在未来五年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各项工作引领作用,继续依靠且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增强首经贸人对学校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