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献身农业基本建设 创新农业发展理论

石元春精彩的农业人生激励农大

2008-03-25     浏览(673)     (0)

我校教授石元春院士在新学期第一场“名家论坛”中分享了他的精彩农业人生。他从小憧憬美国西部电影中的牛仔生活,最终选择农业作为自己的追求方向。在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渍治理工作中,石元春和农大教师一起提出并实施了综合治理方案,帮助当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粮棉产量。至今当地人民仍感激他们的贡献。



曲越/图


  本报讯 3月16日晚,我校教授、三院院士石元春做客新学期第一场“名家论坛”,整个西区报告厅师生满座、少长咸集。从年少时的憧憬向往到一生的热爱与献身,石元春精彩的农业人生深深地感动着农大师生,激励着农大师生。
  石元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王丹萍科学奖获得者……殊不知,这一个个响亮的头衔和耀眼的荣誉都源于他高中时代一个心中向往。当年因为对美国西部电影中牛仔传奇和浪漫的生活的憧憬,他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方向。从一个青涩懵懂的“牛仔的粉丝”到一位赫赫有名的农业科教工作者,60春秋,石元春不仅书写了一部精彩的农业人生,而且积淀了属于他自己的睿智思考。
  70年代初,我国黄淮海平原深受旱涝盐渍之苦。周恩来总理提出要以河北黑龙港地区为试点,围绕地下水的开发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组织科学会战。石元春积极响应号召,和农大的几位教师来到了 “老碱窝”中心———河北省曲周县张庄大队安营扎寨,开始了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制图、水盐动态长期定位观察和向农民大量访问调查,大胆提出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最终使得三万亩的大面积实验区土地一年比一年好,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改善,粮棉产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们都从破土房搬进了新砖房,过上了新生活。至今,曲周人民还念念不忘农大老师,还常常提起和他们同甘共苦、帮(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