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

精细化定位办学科竞赛分层次培养促个性发展

2011-12-15     浏览(54)     (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的特等奖、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八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这是我校学子在2011年各类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交出的答卷。
  经过多年摸索,我校学科竞赛参赛成绩从量变到质变,迎来喜获丰收的一年。这背后,是学生的参赛热情和创新能力、教师的遴选配备和辅导培训、学校的平台支撑和组织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中,以各类学科兴趣班及校内竞赛为载体的精细化分层次教学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
  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锻炼,是我校人才培养“三个导向”的重要内容,而分层次的兴趣培训班与学科竞赛将之进一步精细化。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校参加长望学院强化班、各类校内训练班、校内竞赛的学生达到8000多人次,远远超过最终代表学校参加国家和省级比赛的人次。避免“就赛论赛,为赛而赛”,为所有对学科竞赛有兴趣的同学创造展示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舞台,并进一步细化培训和竞赛的方向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需求,分层次培养的思路十分清晰。
  各类校内竞赛中,有旨在为高层次学科竞赛选拔人才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等;有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的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等;还包括富有鲜明气象学科特点的气象探测技能竞赛、应用气象服务竞赛等。
  而一批与竞赛相衔接的兴趣培训班既扩大了参与竞赛的学生队伍,也让更多的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受益。如与气象业务接轨的气象预报员上岗证培训班、大气探测培训班 (“观云测天”计划)、气象生态仪器技能证书培训班,分别覆盖了大气科学类、大气探测类、应用气象类专业,目前已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培训。如针对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化学实验的培训班,完善了实践创新训练体系,让作为实践教学补充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实习、实训成为常态。再如面向人文管理类院系开展的剑桥英语、口译翻译、教师资格、司法考试等一系列培训,让学生在本科专业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据悉,参加我校各级各类技能培训班的学生已达2000余人次,其中获得各类证书的学生近千人次,效果显著。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相关学科竞赛与培训班的适度整合也在计划中。如将气象类培训班整合为涵盖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大气探测、防雷等多学科的兴趣强化班。而有关证书的培训与认定也有望在行业中获得广泛认可。(张瑞东 贾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