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求职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名片
上述文章是关于求职信写作的几点建议,包括避免错别字、正确称呼招聘单位、简洁真实地描述自己、注意细节等。求职信是求职者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撰写得当能吸引招聘单位的关注,反之则可能影响应聘效果。
也许是因为常年置身高校的原因,每当看到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尽心尽力地公布在校园网上的招聘信息,不得不为毕业生朝气蓬勃地迎接新生活的那种如火如荼的氛围所感染。
十多年前,当我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跃跃欲试地准备跨入社会的时候,也曾经历过怀着对未来美好憧憬地拿着院里老师写的推荐信以及自己精心准备的自荐信来往于各种有可能的目标单位之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一条信息的出现,反馈回来的信息几乎是1:200。使得求职者要想进入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得先跨越网络这个横在求职者面前的大屏障。这种情况下,求职者所写的求职信或者称为简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你的求职信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这里,我只想谈谈在本人不长不短的招聘经历中,对求职者求职信的几点看法。
你的求职信肯定是认真写就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如果你前去应聘的是一个对文字能力有相关要求的职位,你的求职信中满文都是错别字,而在你的求职信中又恰恰说明自己是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出现此等低级错误,请问还能入选吗?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求职信,在对简历的第一轮挑选中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求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事实上,不仅是应聘单位在选择你,与此同时,应聘单位也在等待着你的选择。在收到的邮件或信件中,那种连求职单位的名称都不知道或者把求职单位的名称打错的求职信,作为阅读者,心情是无论如何也愉悦不起来的。要知道,大凡能被授权先于领导之前阅读求职信的办事人员,都是已经被证明对自己的企业有着挚爱之感的人,这些人是不能容忍任何对自己企业不恭的行为的。如果看到一份求职信上把自己的企业名称都打错了,这份求职信,无论你把字体调整得如何的吸引人,装订得如何的精致,看上去如何的漂亮,也是会被大大地打上折扣的。
同一个单位收到了同一个求职者的多份求职信。本来求职信已经入雪片一样飞过来了,你再无谓地增加别人的工作量,无形中会对你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因此,如果你实在不能确定自己的求职信是否顺利地到达招聘单位的话,你完全可以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此时,作为求职者的你一定要记住,你打电话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自己的求职信是否收到。通过这个短短的电话,工作人员会加深对你的印象。
至于求职信里的内容,一定是自己能力的真实写照,千万不可夸夸其谈。面对今天求职者的求职信越写越花梢的现状,阅读者是相当反感的。如果你作为一名在校生,在功课很紧张的情况下,你还在简历中强调自己在社会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那么你的学习成绩如何得以保障?本应在学校里养成的那些好习惯、好的素质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去培育了?更有甚者,从事的社会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或者是目前招聘企业的专业可谓是风牛马不相及,写上去,只能是有其害而无其利。要知道,无论你写了多少,在企业的眼中你仍然是一名新手。企业看重的是你的诚信和入行以后的可造性。所以,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那些真正说明自己素质的内容写出来就可以了。总之,如何才能让你借着你的求职信敲开那扇准备为你打开的大门,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注重细节的时代,如果一个求职者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连这样一些小事都不能注意的话,如何让人相信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担得起来呢?要知道一个对员工负责任的企业每增加一名员工,随之所增加的费用是以10万元为单位来进行计算的。企业可没有必要为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的人支付不必要的学费。但是,对那些表现良好的人才,企业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
所以,从准备书写你的求职信开始,一场以你为主角的表演已经悄然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