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悦读·大地之犁

欣华

2011-12-10     浏览(158)     (2)

新华社记者董峻的《大地之犁——中国农业科技困局实录》一书反思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披露了科研领域重要话题,并探讨了农业科研到底该怎么进行的问题。作者采访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调查了它的威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同时反映了中国庞大的农业研究机构和人数最多的农业科技人员的生存状况。





  《大地之犁——中国农业科技困局实录》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董峻,在这个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他一直从事“三农”报道。十多年里,林海草原、田间地头、雪域高山,都留下了足迹。常常和一桌子老农共用一个杯子咂酒;也出没于政府官员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他写的东西既有农民兄弟关心的支农政策、市场趋势;也有城里人经常念叨的柴米油盐、食品安全。
  这本书以大量运用故事和例证,反思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技体系改革的得与失,披露了历年来多份“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的背后,探讨了一系列科研领域的重要话题,如科研机构的公益性、SCI论文至上主义、“粮食安全”问题、科研经费投入和组织管理以及产学研结合等,并向读者展现了一批能够将科研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在业界富有盛名的科学家风采。
  这本书既有关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同时也反映了科学家群体的生存状况。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农业研究机构和人数最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号称1万中央军、10万地方军、100万推广大军。但是这人数最多的农业科技人员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是成天都在忙科研吗?本书作者经过大量采访调查发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近些年研究力量有些弱化了。
  在科研成果方面,作者认为,近些年虽然国家投入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论文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是‘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少、贴近生产能解决问题的少、为今后科研打基础的少——花的钱越来越多,但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贡献。
  由此,本书探讨了一个基本话题:农业科研能到底该怎么进行?作者系统地采访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一“虚拟”的农业科研组织,发现它并非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课题,而是一种科研管理方式的创新。这个网罗了全国2000多名各个农业科研领域的“大腕”和中坚力量的组织,到底能发挥多大威力,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争议和批评的声音?本书为此进行了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