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选题研讨会综述

2008-03-19     浏览(465)     (0)

  3月14日下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选题研讨会举行。来自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就学报未来发展及2008年的选题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会议由臧旭恒主编主持。
  臧旭恒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发展历史、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学报近几年的发展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刊物的未来发展以及2008年的选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学者们普遍建议,首先要坚持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性,要把学报办成高水平的学术性刊物,这应该是首要的发展定位。为此,学报要关注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有学者提出,学报在坚持并发展学术性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力度,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有学者建议,学报要把学术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与会的专家学者从栏目设置、选题规划两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栏目设置方面,专家学者对学报开设的“特色栏目”给予充分肯定。有学者建议,在栏目设置上,要把按学科设置栏目和按专题设置栏目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增加按照专题设置栏目的比重,吸引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某一重大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背景和层面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增强社会反响。有学者提出,按专题设置栏目,要注意选取学科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对专题的设置不易频繁变动,在一定期限内保持相对稳定性,以利于探讨的深入性。在选题的规划方面,学者们建议,要注重选题的学术前沿性和重大现实性。编辑部应有计划地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科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发展性预测,从而确定选题规划,引领学术发展和作者研究。有学者建议,在选题方向上,应侧重于国家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增强选题的社会反响力。
  为了保持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术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学报要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创新点,这是学者们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有学者建议,学报要加大批评性、争鸣性文章的刊发力度和比重,有意识地刊发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争鸣的系列文章,引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占领学术制高点,增强社会影响力。有学者建议,学报要加大对高水平的书评性文章的刊发力度,引导书评界正确的学术风气。有学者建议,编辑部应该邀请国内外某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对每一年度的学科发展、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年终的学术回顾与展望,从而引领学术、学科的发展。
  学者们建议,编辑部应该积极主动,增大对著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力度,提高刊物的社会影响力。有学者建议,编辑部应该积极扶持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保持刊物的学术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学者建议,编辑部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文章的创新性、规范性进行审查,避免出现知识产权争议以及低水平重复现象。
  学者们普遍建议,学报的编辑人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学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自觉按照“编辑学者化”要求,提高自己所分工学科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分工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指导和引领作者的学术研究。编辑要增强策划意识,提高策划能力,学科编辑要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与专家学者的学术对话能力和沟通水平。编辑部应积极鼓励编辑“走出去”,形成良性的编辑作者互动机制,为刊物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作者队伍和作品资源。学者们普遍表示,愿意为学科编辑参加学术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机会。
  学者们指出,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应把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2008年选题的重中之重。另外,学者们还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就各学科的选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臧旭恒表示,编辑部要认真研究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尽早形成关于刊物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促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快、更好地发展。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