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对于那些文人骚客来说,中秋夜里,酌酒、赏月、吟诗不失为难得的雅兴。诗人借着一壶酒,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将现实世界沉醉在酒中,酣醉之时,诗兴勃发,浮想连翩,平添了许多真情与童心,以至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把酒言欢,创作出想象丰富、意象活泼的作品。
李白一生好酒,自古就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之说。在他几十年人生岁月里,看尽天下名山大川,尝遍天下美酒。年轻的他,怀着雄心壮志,一腔抱负来到长安,以为凭自己的才学可以治国平天下。然而他太天真了,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他理想中的“真善美”。他的最大悲剧就在于,他是活在理想社会中。当一切的梦想成为泡影后,他希望用酒一醉解千愁,没有想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秋长安城的夜晚,火树银花,热闹万分。然而,这一切都与诗人无关。此刻,李白却显得十分的孤寂与伤感。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回想自己这几年在长安的生活,空有一身才学却无处施展。悲凉与寂寞就像这一轮寒月寒气逼人。回想历史上有名人物的悲惨命运,使他看清楚了封建统治的丑恶嘴脸。自己如今仍一事无成,不觉伤感万分。对着明月,吟出了这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是美好,高洁的,也许只有它才能明白我的心,才是我的知己。心中的愁事,只能与明月诉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终于,他醒悟了。向大唐统治阶级发出了怒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终,他不愿选择这样的生活,离开长安。漫游各地,游历于山水之间,用他手中的笔,创作出许多飘逸潇洒、流传千古的诗篇。无论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喷薄出来的豪迈,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流露出的洒脱,都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作品散发出来的璀璨的光芒,照亮盛唐,达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的颠峰。
今夜的月亮依旧非常明亮,这样的月色中,吟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会想起李白,想起他那段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