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北工大报》

清华大学副校长:

袁驷精彩讲述“推动优势转化,培养领跑人才”

2011-11-23     浏览(112)     (0)




  !!11月11日上午,学校召开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作了题为“推动优势转化,培养领跑人才”的专题报告。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机关处级干部、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全体干部、各学院教学工作人员代表、校教学督导组成员、两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成员等参加了报告会。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怎样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袁驷教授介绍了近年来清华大学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4月,清华大学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质量、成才质量,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以教学为责、以教学为乐、以教学为荣———名师享受院士待遇,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意见。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再次确立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并明确提出“优势转化”的基本战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和落实在学校能够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积极、主动、优先应用于人才培养,并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优势。以优势转化推动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提高质量。
  把学堂还给学生———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培养拔尖学生?袁驷教授指出,一要创立一个理念———领跑者,二要营造一个环境———学堂计划,三要实施一个战略———优势转化。所谓领跑者,一是要跑,二是要领。让优秀学生作领跑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学校整体人才质量的提高。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把学堂还给学生。清华学堂是清华园标志性建筑之一,1911年4月29日,学堂里传来第一阵读书声,清华的历史从此发端。清华学堂曾是培养国学人才的摇篮,培养了金岳霖、闻一多、梁思成等一批大师,后来逐步改为办公场所。2011年4月14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仪式在清华学堂前隆重举行,标志着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清华学堂正式回归教学,成为学生钻研学问成长成才的天地。“学堂计划”吸纳了丘成桐、姚期智等一批大师作为首席教授,尊重学生个性、学科个性、教授个性,不做统一规定,逐班量身定做,做到“三自”:自发、自觉、自主。首席教授们对“学堂计划”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指导学生。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学校和教师培养拔尖人才的巨大热情,凝聚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学者,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了优良的学习风气。
  “土理论”、“土理念”诠释育人感悟袁驷教授幽默的把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体会称为“土理论”、“土理念”。袁驷教授对“领跑者理论”解读为:领跑者,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和优势转化作用,但未必是最终的夺冠者,如果能带动他人夺冠,也不虚为领跑者。袁驷教授认为,要在优秀学生特别是拔尖学生的心底深深的种下一颗爱国爱校爱学 “情结”的种子,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特殊的培养,特有的激励。最后,袁驷教授强调,要心系学生、善待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成就学生,推动优势转化,培养领跑人才。
  袁驷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朴实生动,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王润孝说,袁驷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百年来“以人才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经验,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