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简短数字,概括出为人师表的风范,而海大的教师群体中同样不乏有如此典范。跋涉于治学科研之路,他跻身于“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之列;主讲的《高级财务会计》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学高”和“身正”的追求和融合,让他成为“铁肩担道义”的知名学者。他就是海大第二届教学名师———王竹泉教授。
王竹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博士毕业,现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学术领域,他立足于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率先开拓出“利益相关者会计”和“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并在这两个领域连续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取得了国内领先的学术研究成果。2009年8月,王教授领导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团队与中国会计学会合作设立了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心”,该研究中心同时被作为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合作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构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持续开展“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按年度发布“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排行榜”。今年,又完成了 《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08-2010》和《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11》两部巨著,每部字数近200万字。此外,研究中心还开发完成了“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自1997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翔实数据,该数据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将在今年11月份举办的“营运资金管理论坛”上向国内外使用者开放,预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迄今,王教授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会计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发表15篇。
丰硕科研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潜心科研和锲而不舍的点滴积累。对王教授来说,工作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节假日几乎都没有休息过。他的夫人经常诙谐地把他比喻成 “家具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辛劳,但王教授展现给学生的永远都是面带微笑、热情饱满的形象。在课堂上,他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他认为授课并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他从会计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以是否符合会计基本假设的标准或典型情况作为划分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的标准,厘清了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边界。这种提法得到了国内学界的高度认可,按这一框架设计编写的教材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列入出版计划。由王教授主讲的《高级财务会计》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学校精品课程。
凭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优势,自2008年开始,王教授在国内独家为本科生开设《营运资金管理》课程,每年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在80人以上,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今年7月,他获得了学校本科教学一等奖,是近三个年度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教师。
也许人如其名,“竹”、“泉”正是王竹泉教授品行和修养的最为贴切的写照———如竹子般高雅脱俗,如泉水般清澈纯净。王教授常说:真正的强者不是与别人比,而是与自己比,做好自己最重要,不能把别人做错事当成自己做错事的理由。同学们反映,较之学术技能的熏陶,王教授在为师、做人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同样重要。
2011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朱大鹏说:王教授很敬业、很有责任心。不论多忙,他总会及时回复学生的邮件,针对论文提出修改建议亦或是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种种问题。朱大鹏告诉记者,今年仲秋节,当王教授得知很多学生为备战注册会计师考试而没有回家时,他邀请同学们到自己家中欢度了一个别样的中秋佳节,温馨的场景令在场的近30名同学感动不已。
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教授的 “虚怀若谷”。德行的芬芳让他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或许,这种气质正是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根由之所在。 学生记者 李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