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新目标 新定位
——写在山东财经大学(筹)成立之际

本报评论员

2011-09-29     浏览(157)     (0)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想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确定发展目标并给予科学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也是行动和实践的第一步。
  山东财经大学新征程的起始点在哪里?山东财经大学的美好愿景又在何方?
  认真回答好这个问题,是对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积极回应,也是适应社会各界对山东财经大学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更是 “山东财大人”必须用心解读、合力破解的崭新课题!
  目标是指南针,定位是定盘星。定位是对“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基本回答,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首要前提。定位之于大学,说得多么重要都不为过。
  目标是定位的基础,定位是目标的起点。没有定位,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目标,定位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新的办学目标呼唤新的办学定位,新的办学定位引领新的办学目标。
  “省委、省政府决定两校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这是我省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高教强省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7月4日的山东财经大学成立大会上,分管教育的黄胜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发表的讲话,掷地有声。
  山东财经大学的未来将是什么样?黄副省长娓娓道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山东财经大学建设发展纳入全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我省高校内涵提升、名校建设工程第一所重点支持的高校,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财经大学,打造成为我省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
  这些厚重而豪迈的嘱托,契合了全校师生员工强烈的发展渴望和发展激情,为新财大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细细品读,深深领会省领导的讲话,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厚望与期许——
  山东财经大学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着眼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着眼于山东高教强省建设的迫切需要,着眼于山经、山财两校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决策部署。
  省领导的讲话字里行间,意味深长:
  ——把山东财大“列入我省高校内涵提升、名校建设工程第一所重点支持的高校”。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期,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财经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于经济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纵观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例外地拥有一批高端经济人才,长期保持着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优势。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所特有的校情和我们所承载的新使命,决定了山东财经大学必将站在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在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进程中发挥标杆和导引的作用。办好山东财大,必将有利于提高我省财经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力推进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建设,进而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把山东财大“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财经大学”。借用当年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论点,我们说,“省内一流不是一流”。我们必须跳出山东看财大,走出山东比高下。在高水平财经大学的丛林里,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谋求山东财大的新定位、新境界,实现“四部曲”:“寻标”——确定学习和赶超的目标;“对标”——发现自己与参照目标的差距并找出根源;“达标”——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奋起直追;“夺标”——成为全国一流的财经大学。这将是未来较长历史时期内我们办学兴校的最强音。
  ——把山东财大“打造成为我省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 当今社会,财政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不仅体量大、分量重,而且实力强。眼下,如火如荼的“一黄一蓝”如同强力引擎,在提升山东经济新境界的同时,对高层次、高水平财经类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基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新财大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服从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校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把学校建设成为高层次财经创新人才的摇篮、先进经济管理思想的孵化器,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定位,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就有什么样的事业境界。
  从山东财大的当前实际看,我们的近期目标就是加快实现“五个统一”,积极推进“三个融合”,努力达到“三个和谐”,并在2012年前完成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向教育部递交报告申请去“筹”,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正式设立山东财经大学;二是进一步加强博士立项单位建设,把三个授权学科和两个支撑学科建设得更富有实力和竞争力,确保2012年底高标准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终期验收。唯有上述目标全部如期实现,我们才能当之无愧地跻身高水平财经大学的阵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一流财经大学这个历史性目标迈进。
  从“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看,我们山东财大的发展定型当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长远目标则是“全国一流的财经大学”。正如校长刘兴云教授在处级干部学习研讨班上所强调的,“根据我国和山东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两校合并后的实际,学校将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积极发展文学、法学、理学、工学学科,努力办成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山东省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山东财经大学对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层次类型以及服务面向都有一个明晰的定位,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层次类型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名校;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东,围绕行业,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宏伟的目标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高起点的定位让我们豪情满怀。
  建设“全国一流的财经大学”, 迫切需要高水平的规划、高起点的定位、高标准的建设。
  山东财经大学的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山东财大人”从现在做起,瞄准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休。
  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把更辉煌的历史写在未来。
  期待山东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