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绵绵秋雨,凤凰城开屏展翅,备受瞩目的“2011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暨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于9月28日在古都大同隆重开幕。
我国首个以雕塑艺术形式命名的国际双年展
“2011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是我国首个以雕塑艺术形式命名的国际双年展览活动,旨在与古都大同的文化发展相呼应,推动当代雕塑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互动。双年展由中国美协、我院和大同市政府共同举办,为期两个月,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准、重学术、育新人”的艺术盛会。双年展受到国家和山西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在开幕前专程参观了双年展,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出席了开幕式。
双年展采用策展团队和策展人双管齐下的策展模式,以“开悟”为主题;来自9个国家的88位雕塑艺术家均选取具有个人风貌的代表作共襄盛举,共展出324件(组)作品,并在材质、观念、形式风格等诸多方面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元化趋势,可以说全面展示了当下雕塑领域的整体面貌和艺术水准,是国内外雕塑界一次难得的盛会。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认为,“双年展既集合了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专家团队的学术力量,又展现了活跃的当代青年创作队伍的创新成果;学术论坛形式新颖,演讲人也都是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和学者。这一切都提升了双年展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
第四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同期揭晓
由我院、中国雕塑学会和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以下简称“曾奖”)评审于9月27日在大同和阳美术馆先期举行。评审会历时四个小时,严格按照评审规则,经过两个阶段共四轮的投票,从101件中作品选出20件“提名奖”作品和5件“曾奖”作品。我院雕塑系蔡雅玲、曹雨、解雨凝、杨光4位同学的作品获“提名奖”。
今年的“曾奖”评审会由执行主席吕品昌教授主持,隋建国教授任本届评审委员会主席,评审委员由广州美院黎明、天津美院于世宏、西安美院陈云岗、中国美院龙翔、上海大学美院杨剑平、鲁迅美院霍波洋、湖北美院项金国、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四川美院曾岳、清华美院董书兵以及理论家孙振华组成。为配合双年展,今年的“曾奖”移师大同;除原十大美术学院外,主办方特邀了七所地方艺术院校参与,推荐方式除院校直荐外,还增加了学生自荐方式,使得活动更加开放和灵活。
本届“曾奖”获奖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往届有很大提高,获奖者不断丰富和拓展自身领域,不仅使雕塑艺术在空间、形态以及形式语言上有所突破,也使得传统惯性思维得以解放。本届获奖作品特别传递出年轻一代对当今高科技、高信息、新材料、新媒介的热衷与应用,预示着雕塑创作未来将走向更加宽广的领域。
9月28日上午10时,“曾奖”优秀作品展与双年展同时开幕,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我院院长潘公凯、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等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与证书。“曾奖”由我院于2008年倡议发起,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直接面向雕塑院校青年学子、服务于雕塑教育,从学术和艺术的高度褒奖、提携优秀青年,培养、选拔可造之才的奖学金;已在我院成功举办过3届。“曾奖”在全国各美术院校以及雕塑界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中国雕塑事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雕塑学术论坛“以古开今,再造传统”
“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于9月28日在云冈建国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同市委市政府领导、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曾奖”参展学生、大同大学师生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等300余人参加。论坛由理论家孙振华博士主持,主题为“以古开今,再造传统”。6位资深学者和5位评议人围绕大同的雕塑文脉与正在发生的城市变革及文化境遇展开深入的专题发言。
大同市长耿彦波就如何在打造雕塑之都的同时形成地方性城市特色,以及大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在大同这座城市举办雕塑双年展对公众生活、观念产生的影响做了主题发言。陈云岗、隋建国、彭锋、托尼•布朗先后作了题为《大同博物馆馆藏雕塑艺术综介》、《从曾竹韶奖学金评选看各院校创作教学现状》、《开悟与开放:从过去走向未来》、《数码雕塑的新进展》的主题发言,探讨了从北魏到当今数码时代的雕塑艺术,阐释了雕塑与城市的内在关系。吴为山、曹春生、吕品昌、殷双喜、龙翔分别就上述议题进行了精彩的评议。
云冈石窟、华严寺等大同悠久辉煌的雕塑精品与活跃多元的当代雕塑交相呼应,随着双年展活动的深入开展,此次雕塑国际双年展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雕塑艺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使雕塑艺术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雕塑系 孙婷婷 孙昀 刘晓阳/文
雕塑系/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阳美术馆展场外景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布展团队与大同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讨论布展情况
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展场
我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在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学术论坛上回答艺术家提问
蔡雅玲《钻》《森》《木砀》《异物》
解雨凝《今天是我度过的第9148天》
杨光《蝶恋》
曹雨《我的24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