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且怜花影重

作者:陈舒楠    
2011-04-01     浏览(59)     (0)

文章描述了江城春天的突然到来,花草树木在不经意间绽放,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提醒人们不要错过春天的踪迹。文章中的话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又有对生命力的赞扬。文章整体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示了春天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力量。

    总是听到这样的感叹,说江城无春。真的是缺少这个姹紫嫣红的季节么?
    穿过校园去上课,走到半路看见连翘已经一片金黄。才猛然发现,春天不是没有,而是来得太突然。这是一个太直白太豪放的城市,不会用很多时间做铺垫,告诉你东风就要吹起漫天柳絮,请打开窗子做好迎接的准备。一夜间春花烂漫,直接把惊喜摆在你面前,就是这个城市的性格。
    三四月间,樱花一度成为武大的代名词。然而武大樱花虽好,却不仅仅只有樱花。上“植物世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在校园里游荡,他总能找出草丛中不起眼的小花,把名字一一说给我们听,这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总把眼光投射在高高的枝头上,全然不知弯下腰来,发现这些同样美好的事物。
    早上九点的阳光斜斜铺洒,人文馆后的斜坡覆盖了青绿的草,潮湿柔软。也是一夜之间,疏疏地冒了数十朵金黄色的花,如同小太阳般绚烂,一时竟觉得刺眼。走近了看,原来是蒲公英,这种会把种子结成银色的绒球,在风起的时候散向四方,来年再钻出金色小花的植物。还有一种叫做阿拉伯婆婆纳的小花,矮矮地巴在地上,叶子暗绿,花色深蓝,不注意就会把它们和其他的杂草混在一起,只有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下,选一个角度,才能看到它们也在发亮,如同给草地镶嵌了一道蓝色的腰带。
    春天是老斋舍前的樱花,也是树根下的蒲公英;春天是李达林的鸢尾,也是杂草丛的婆婆纳;春天还是在细雨中逐渐变绿的苔藓;春天还是攀援在雪松顶安静开落的紫藤……对花草而言,人们的关注与赞美有多少都不重要,它们总会顺着大自然的轨迹前行,开花结子,延续生命。但你若要问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这里;若要问花在哪里,花就在这里。见与不见,知道与不知道,不取决于外界,取决于人的眼睛和心。
    “夜深只恐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初读苏轼这句诗,想一个满面髭须的男子深夜秉烛对海棠独坐,竟是为这样一个理由,只觉得好笑,细细想来才知道里面藏了一颗浪漫又敏感的心。花睡或者不睡,岂是人决定的,这样的痴情,不知海棠知晓不知晓,但可以猜想,苏轼肯定能够体会到很多人不了解的美好情境。
    倒不需要真的在夜里拿个电筒去照照,看那些连翘迎春是开是合,若是真的有心去观察,行走在这校园里的大道小路上,无处不可见春天的踪迹,那泛绿的土地,温暖的气息,就像有是千万种声音在合唱一曲《蓝色多瑙河》:“春天来了,大地正欢笑……风儿啊吹动树梢多美妙!”
    新的四季轮回又开始,在这一切都欣欣然的季节,且不要说没有春天。那是要如何才好?借两句戏文: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