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妈祖祭典仪式正式开始———”10月16日上午,随着莆田市文化馆副馆长肖建珍的一声令下,中区体育场上响起妈祖祭典仪式庄严神圣的背景音乐,锣手应声敲锣,“哐、哐”声响彻整个操场,接着,仪卫队迈着坚实的步伐缓缓地向祭坛的位置前进……这是我校妈祖祭典表演团的456名成员进行的第二次合成排练。校党委副书记黄金森为同学们作了动员,他对同学们的排练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刻苦排练,表现出色,祭典仪式的基本框架和表演已初步成型,充分显示了一周下来的排练成果。他希望同学们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服从指挥,勇于吃苦,圆满完成此次妈祖祭典仪式表演。妈祖祭典表演团的常务副团长、校团委副书记林萍兰也对同学们的表现十分满意。她说,同学们的动作整齐、到位,基本达到了表演的要求。
“湄洲妈祖祭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部分,也是妈祖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之一。它与黄帝陵祭典、孔庙祭典已共同被列为中国传统三大国家级祭典之一。
因此,举办好妈祖祭典仪式对于传承妈祖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妈祖文化旅游节办节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1月1—2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莆田市政府承办的国家级节庆活动“第十三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在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举办。为了提升祭典水平,市委领导决定今后的祭典仪式由莆田学院承办,仪式规模由去年的266人扩大到456人,妈祖祭典将以全新的“面孔”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
对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妈祖文化,更准确地诠释祭典仪式,我校还特别成立了妈祖祭典表演团。黄金森指出,市委领导将妈祖祭典仪式活动交由我校承担,是对我校的信任,是对我校学生素质的褒奖,组织好妈祖祭典仪式表演,能进一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弘扬妈祖文化,浓厚我校妈祖研究氛围。
妈祖祭典表演团的成员由我校艺术系与体育系共456名学生组成。自10月9日起,在莆田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余勤的指导下,表演团已经开始紧张的排练。余勤是本次妈祖祭典活动训练的总负责人、妈祖祭典乐舞编创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文荣体育馆侧馆里指导同学们排练。一见面,余勤就对着记者直夸表演团的学生:“这些学生态度认真,进步很快,能很快地融入角色,要是连服装、道具等东西都准备好了的话,就更能感受到祭典现场的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了。”
余勤介绍,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而妈祖祭典有一整套严格的祭仪,乐舞以“三献”为中心,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个乐章,《三献》乐称《海平》、《和平》、《咸平》,由男女合唱。舞备八佾,由男女舞生各三十二名组成,分别秉羽和执龠,为古代最高规格之文舞。
“从2000年开始编创妈祖祭典乐舞以来,每年差不多就沿袭这个形式了。不过每年都会结合一些新的元素,如莆仙的地方特色,使之尽善尽美。”余勤告诉记者,妈祖,作为三大祭典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兴化平原人民的骄傲,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平生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因此深得莆田人民的爱戴。她为此受到启发,在编创中,对妈祖祭典的民族舞蹈从现代与古典、宗教与艺术的结合上作了大胆创新。“舞蹈中选编了多种不同的膜拜动作造型,表达百姓对妈祖海神的崇拜与敬仰之情,”余勤说,“黄帝祭典和孔子祭典都以男性为主,比较阳刚大气,而妈祖祭典只能用庄重柔美来形容。”
在文荣体育馆内记者看到,舞生方队里,婀娜多姿的女舞生们动作柔美而含蓄,端庄而优雅,而男舞生的造型动作则古朴而粗犷,稳健而刚劲。这些妈祖舞的动作以中国古典舞和地方民俗舞蹈为原素,使舞蹈既有古典神韵又具民间特色和时代气息。余勤说,女性动作展现了妈祖的仁慈、善良和智慧,男性动作则表现妈祖博大的胸怀和朴实崇高的人品。另外,她还以流畅的线条表现妈祖与海洋的情结,用各种圆的画面表现百姓对祥和的祈盼和颂扬。
据了解,我校妈祖祭典表演团由舞生、司礼、仪卫队及歌声和乐声五个方队组成,他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分块练习,由艺术系、体育系的吴小涵、唐丽钦、兰宇、林德明、杨松花5位老师担任艺术编导。每个方队又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安排一至两名老师进行编排指导。而舞生方队的表演时间占祭典仪式的三分之一,因此其排练的难度和强度都要大于其它方队。林萍兰介绍,舞生方队每完成一次表演就得跪18次,平时反复训练,不知道要跪多少次,同学们的辛苦可想而知。09体教的林熙是舞生之一,他告诉记者:“在排练中,每完成一次表演就得进行多次的三跪九叩,指导老师苏建林会不断地纠正我们的动作,要求我们做得更规范。很多同学的膝盖因此瘀青,但往往还未消退,就又进入新的排练中。”然而无论排练怎样辛苦,林熙并不后悔,他很坚定地说:“对我们体育系的学生而言,这些苦并不算什么,这次排练关系到莆田形象和学校的荣誉,我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做得更加规范。”
排练现场,记者看到,指导老师们都在努力地教授,参演的同学们也很努力地配合老师。司礼生方队的指导老师陈美静为了追求“司礼生”在妈祖祭典上的完美表现,更好地体现妈祖文化的魅力,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同学们的每一个细小错误。“你这个脚步应该再碎点,你这边应昂首挺胸,还有你应该……”从10月9日起,陈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奋斗”十一天了,到18日,“司礼生”的整套流程包括拿香、托盘和提灯等动作已基本练习完成了。陈老师高兴地说:“这78个司礼生大部分来自于艺术系。艺术系的女生有教授形体课,具备一些特殊的气质,所以她们学得特别快,比如那些走碎步的动作基本上只要教一遍,她们就都能领会,这样下去只要再排练五六遍就差不多可以上台表演了。”
在陈美静的指挥下,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女踱着细小而轻盈的碎步走来,两手优雅地别在一边,做着提壶状,她们身姿摇曳,神态自然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一颦一笑,一言一举之间无不散发着淳朴、端庄的气质。从她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11月1日妈祖祭典仪式上我校学子们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