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余仁 燕子
樱花开了又落,岁月的年轮一圈圈刻在我们心里。每当我们抬头仰望那片美丽,是否会想起他们——那些樱花背后的人。
护花使者
在樱花大道尽头的一个角落里,几个人坐在长长的红漆木椅上,望着来来往往的一张张欣喜惊叹的笑脸,显得很平静。他们是谁?他们是一直呵护樱花的人——园林工人。
“武大樱花能这样美丽,除了悠久的历史外,和科学的栽种和养护分不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早在建校之初,第一任农学院院长、著名的植物专家叶雅谷先生就从宏观上科学地规划了武大的植物搭配和培育,其中就包括樱花。
“你们经过樱园时,有没有看见过一缕缕白烟?那是在熏白蚁。”工作人员介绍说,“那些白蚁躲在地下,啃噬樱花树根,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们熏出来。”还有一种名叫光肩星天牛的昆虫的幼虫,一旦长成成虫,危害极大。因此,工人们日常工作中就有一项是用注射器装上农药先杀死幼虫,再涂上水泥封死。“这就是去年冬天打上去的。”他们指着旁边一棵樱花树干上的“水泥疤”说。
“我们的工作就是守护樱花。”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我们震撼许久。他们执意不肯透露姓名,只让我们称他们为守樱人。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守樱人,才让每年的樱花如此绚烂。
引客赏花
他们有着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着装,来自不同的院系,却有着同一个名字——樱花节志愿者。
早上7:30,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们便忙碌起来。他们举着大大的宣传牌守在学校正门后的小道旁,“樱花节免费义务导游”几个字显得格外抢眼。“走一次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一个上午下来,腿酸得不行,可心里却很高兴。尤其是听到游人赞叹樱花时,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一名志愿者笑着说。看到记者对一份游览指南很感兴趣,一位志愿者便主动介绍说,“这东西有四五页呢。我们昨天看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还一直拿着背,感觉就跟上考场一样,真的很紧张。”
来自历史学院的志愿者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以“解读武大樱花史”为主题,向游人介绍樱花的历史和内涵。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时,一名志愿者说:“我们希望来武大赏樱的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樱花的历史和意义。”
赞花之士
在一年一度的“樱花诗赛”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精彩华章与武大樱花一同绽放。从一行行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与人生信念。莘莘学子用他们充满责任与睿智的笔头重铸起文学的理想与精神。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夏雨诗社的刘婧瑜这样解读樱花绚丽而悲怆的生命:“一场乌云盛开岁月轰鸣的盛世,蜷缩于命运的角落,让自己陷落一季心碎般疼痛的哀愁。”我校文学院2004级学生李浩以一首《生之歌》歌唱母亲:“母亲给予我生命,给予我色彩的梦,多面体的梦。”文学院2005级学生张浩对故乡有着一种复杂情感。怀念童年,怀念故乡收获的秋天。《故乡》抒发了一个外出求学的孩子对家乡的挂念。楚雨的《殇(外一首)》道出了一个流浪者的追梦心境。背负着父母的希望,离开母亲的温床,拖着踉跄的脚步,在繁华但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打拼天下。
也许,游客的镜头里永远只有那开得绚烂的樱花,而没有他们的身影;也许,他们永远站在樱花背后,演绎背后的故事。但希望下一次,当你抬头仰望樱花时会想起他们——樱花背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