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就业四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2011-05-24     浏览(180)     (0)

  局势新特点,发展新趋势单纯的就业率统计并不能真 正反映问题。随着北京户籍制度的 转变以及公务员招考对应届本科毕 业生招收的比例不断缩小,就业局 势呈现出新特点。———往京外走、 往基层走、就业趋势多元化明显。
  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和局势的 转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解延民 说:“学校被称为中国法学的最高 学府,一定要放下这个架子,到京 外、到基层,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 向就业。除此之外要提高自己的各 方面素质,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之 外,要多具备一些通用技能。”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毕 业生(不包括考研毕业生)选择了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30% —40% 07 级民商法学院罗文弟,一直 在为留在北京努力着:“千里迢迢 来到北京念大学,毕业后自然想留 在首都继续发展。”虽然北京人口 多,人才聚集,政策年年压缩,留在 京城是越来困难,罗文弟依然表示 了自己决心和信心。
  “一线大城市有很多很好的资 源,同时压力和竞争也过于激烈。 这不是我要的生活状态。”07 级法 学院黄世龙决定回家乡工作,已经 考选调生。他说,“也许京城外面的 世界更精彩。”
  两个人的观点,代表的是绝大 多人的想法。采访调查中和就业指 导中心数据发现持有黄世龙看法 的不在少数。“弃京”的原因有以 下:1、人才的饱满化;2、政策对京 外人口的压缩;3、交际圈子在家 乡;4、二三线城市发展空间大。
  “在观念上能产生这样的转 变,客观评价自身条件,理性审视 未来的职业,这是一种开放的眼 光,大学生就是应该有这样的素 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放下自 己京城学子的架子,到二三线城市 到基层工作锻炼,等到有足够的实 力和经验,再到京城和其它一线城 市来闯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模 式。
  考研也是条出路?———考 研≈5% —30% 在法大,每年有25% —30% 的 应届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研 究生。考研是什么,是面对就压困 境的一种出路还是对知识的探求?
  民商经济法学院2007 级小白 同学说:“我将来想从事民商法这 方面的学术研究,需要接着读研究 生来不断加深自己对相关知识的 理解,以及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知识 的缺陷。”
  但也不能排除很多人只是在 利用考研的机会来逃避就业压力, 或者只是在给自己“镀金”并且带 有一定程度上盲目从众性。法学院 2007 级小胡同学说:“在整个大环 境下,本科学历太普遍了,考研可 能找的工作稍微好点,就选择了考 研。”法律硕士学院2010 级小杨同 学说:“考研是感觉自己还没有做 好步入工作的准备,并且大家都考 研,自己就考了。”
  面对就业的压力,考研是否真 的是一条出路呢?就业指导中心 介绍,考研某种程度上是目前应 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 力的一条出路,但绝不是长久之 计,最终都是要走出校园,面对就 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以正确的态 度面对考研,明确考研的目的以 及完成对各方面利弊的权衡,做 好最终的职业规划。这样的考研 才能够避免成为权宜之计,而是 真正成为一条出路。
  创业正是时机?———创业 0.5% 从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 学校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非常少, 几乎都是个位数,且大多是有来自 家庭的经济支持或者有相关的家 庭传统和背景。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解廷民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须 大胆创新把握机会。同时创业这条 道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走创业 之道路也须谨慎。”
  毕然,我校国际法学院2008 级 学生,曾在法大第一届创业大赛上 获得冠军。对于毕业后是否创业的 这个问题,他的态度是视情况而定。 他说:“在校期间,可以去尝试,毕竟 创业的整个过程不论成功失败对自 己都是很好的锻炼。创业需要激情, 但毫无理性地仅靠激情创业,一定 会失败。我认为最理想最接近成功 创业的模式是先入行,先积累资源 和经验,高起点高平台地创业。”
  BBS 上的代理小铺越来越热 闹非凡。这是不是在大学期间就开 始创业的准备?商学院2009 级小陈 同学说:“开代理小铺只是接触社会 的一个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今后 并不一定就是会选择自主创业,创 业不是件易事,成功太困难。”
  国家近年来鼓励大学生自主 创业的声调越来越高———为自主 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并在 税收方面进行减免等政策,为大学 生创业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环境,但 要避免在政策和舆论的牵引下盲 目创业。
  人人都要铁饭碗?———公务 员队伍≈40%公务员、国企是很多人就业时 的不二选择,铁饭碗时人人都想要 的吗?
  法学院01 级的文同学回到自 己家乡便到了当地法院工作,说起 在公务员队伍中的生活,她说:“在 公务员队伍里心里踏实,收入稳 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机关 里锻炼一段时间也是不错的。”
  四年后选择离开机关进入私 企工作,谈起原因,她说一成不变 的生活容易让人习惯、懒惰。我在 之后一年内学到的东西估计比在 机关里四年还多,有压力的生活会 让你努力的去学习。
  毕业时选择公务员之路未必 不好。大学里的教育和进入社会有 一定程度,从公务员这个角度来了 解、适应社会是一条捷径;了解行 政机关的运作方式,处理事情的方 式方法决定了社会的一些既定的 规则,出来后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会更实际、更有操作性。
  如果本着“铁饭碗”的心态,就 业指导中心王彤老师说,这样最终 陷入政策改革下的窘境。现在要向 着一个多元化的趋势转变,不再局 限于党政机关或者是公检法司系 统,而是在金融企业等单位也积极 发展。
采访手记: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各方都十 分关注各高校的就业率。
  对于北京的高校学子,“留在 首都”也是许许多多大学生的一个 梦想。而以往法大毕业生大多走向 公检法司等党政机关,更有人视公 务员为最佳选择。但是随着国家政 策的不断变化和物资生活水平上 扬,使得越来 越多人的“北 京梦”变得不 那么乐观。
  以为北 京高校的学生,尤其是法大等重点 院校毕业的“天之骄子”们,会将 “北京梦”进行到底,不论遇到任何 阻力。但是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即将 毕业的外地生源选择了回到家乡工 作。他们不再一味追求的去追求北 京这样的大都市的繁华和发达,而 是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更加理性、更 加客观的考虑现实的因素,更加看 重哪里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这说明 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 变,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变, 尽管这种转变是被动的、缓慢的。
  另外,法大的毕业生就业也不 再仅局限于党政机关或者大型国 企,而是更加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像一些外企、媒体等单位同样可以 看到法大学生的身影。
  毕业生日益扩张,制度和政策 变化莫测,就业是不是越来越难? 就业观念随着时机转变,以更加理 性、开放的态度面对就业,才是不 断适应就业压力的一道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