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生活在街头

闻静超

2011-09-10     浏览(127)     (0)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学校报记者团赴韩国采访的经历,其中研究生闻静超分享了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城市生活环境与氛围等见闻。作者认为,韩国人注重享受生活,街头咖啡店、艺术街区等空间成为放松的好场所。让生活更美好的,是贴近人心的元素,而非科技。





  编者按:今年暑期,京沪两地28所高校学生记者组成中国大学校报记者团赴韩国采访。我校研究生闻静超以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身份参加这次采访活动,亲身感受了韩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本报特刊发闻静超撰写的韩国见闻,以飨读者。
大巴从仁川机场驶向首尔时一路平坦,离首尔越近,越能感受到占韩国80%的山地地形。据说,在这个60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活着1000余万人口,也就是全韩人口的四分之一。
  首尔地处汉江下游,是一个十分拥挤的城市,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它没有大都市笔直、宽阔的道路,大多十分狭窄、弯曲,并且上下坡很多。然而,一眼望去,给人的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高楼林立,却无压迫感。主干道多见坡路、弯路,却少见拥堵。桥梁横亘,形态、色彩各异。
  记者团第一次集体活动是参观清溪川广场。广场位于明洞购物中心之北,中间有清溪川流过。清溪川全长10公里左右,横贯首尔市,据说在朝鲜时代曾经是排污沟,2005年,韩国耗资9000亿韩元对清溪川进行整治。掘河道、清污水、修桥梁、育绿植,旱季引汉江水灌溪水,使得它常年不断流。
  河道用大小不一的石头铺就,河边有三级台阶,人行道贴近水面。时值盛夏,夜幕临近,溪边坐满了纳凉的人们。孩子在水中打着水仗,情侣在岸边说笑,老人在河边拄杖慢行。有的甚至全家人都聚在这里,感受城市中的惬意空间。随行的韩国大学生说,韩国人下班后,不是在家里看电视,而是经常和家人及朋友外出散步、喝酒、聊天。上班时紧张,下班后放松,街头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在街头。在随后的几天行程中,这句话得到了印证。
  走在首尔的街头,并不如身在北京时感受到的政治、商业气息。大概是因为道路两旁的建筑多为小店,一股休闲、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韩国人很注重享受生活,街头的咖啡店就是代表性的一例。
  或许是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街上的咖啡馆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种各样。也有国际知名的咖啡店,但更多的是韩国人自己开的小店。这些小店装修、布景讲究,风味独特,服务细致周到,是一个放松的好空间。在街上踱步,经常会透过咖啡店的玻璃,看到休憩的客人悠闲自若地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
  8月15日,记者团分组进行文化探访,一个上午过去,每个人都觉得疲惫和困倦。大家信步走进一家咖啡小店。因当天是韩国的光复节,只有一个店员在店里忙着。采访中,大家问起他的职业规划,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要开一家咖啡店,虽然咖啡店的市场在首尔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人们的消费需求还是非常大。韩国人就是这样会享受闲适的生活。
  有人说,韩国的饮食虽有特色,却不很健康,但韩国人觉得泡菜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四种饮食之一;韩国的文化比起中国来毫无悠久之说,但韩国人就是认为自己的文化博大精深。这是因为,他们将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深入内心,并且用非常具体的行动表现出来。
  8月 11日,首尔 FringeFestival开幕。这是一项由政府资助的边缘艺人展现才艺的舞台,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在陌生的观众面前,唱自己的歌。现场只有一个背板,写着活动的名称,只有一套音响,还有一把椅子,就连节目单,也只是用一只小黑板写着。简陋的舞台并不影响艺人们的热情,他们有序地排着自己演出的时间,他们重视这种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或许正是从这里,他们离艺术的梦想越来越近。
  在以美术系文明的弘益大学周边,一个艺术街区正在形成。在政府制定的街头墙壁上,在被允许的时间内,任何人都可以带着颜料、画笔还有自己的才华来这里展现一番。采访过程中,见到一个不知名的年轻男子,他的作品正要完工。那是一个夸张的面部表情,宽阔的额头,倔强的眉毛,半睁的眼睛,外露的牙齿,前倾的下巴……他画的是他自己。他本是个广告工程师,在工作之余,他也想将自己的画与别人分享,这也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他一般,周围还有很多这样的街头艺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本是生活地方的城市中,让生活变美的,不是科技,而是生活的环境与氛围,是更贴近人心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