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校报》

编者按: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回信中说:“你们志愿到西部地区参加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不怕艰苦,竭诚奉献,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支教扶贫实践,你们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我校自2006年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以来,先后派遣了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共计25名志愿者到贵州省从事支教服务工作。支教学生们用行动,将青春和热情播撒在希望的土地上,那片土地也将它充足的养分注入他们的心中。

带去希望,留下温情———“本禹”三剑客的支教故事

作者:冯亚真  学通社记者    
2011-05-31     浏览(137)     (0)

这篇文章讲述了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贵州支教一年的经历,他们与当地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并分享了支教过程中的苦与乐。他们鼓励孩子们追逐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







  今年7月,我校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完成在贵州支教一年的使命,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届的支教队员们。
  那是2010年8月24日,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一行七人坐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开始了一年的支教历程。望着车窗外,队长严文高想起此年六月,和周豪一同作为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前往贵州体验一周支教生活的经历,“过去近三个月了,不知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那日阳光明媚,想到即将再次去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周豪有些激动。17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终点站。同行的赵峰、崔鲁宁、宗明绪、张威威留在了贵州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周豪、严文高、葛俊三人则去往了本禹希望小学。贵州的孩子:快乐在我心中是什么“快乐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什么?对留守孩子而言,也许他们想有一个每天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话的家;对家庭贫困的孩子而言,也许他们只求每个月的晚上少停一次电,这样就可以少点一支蜡烛。”一天深夜,在昏黄的灯光下,从学生杨平家家访归来的周豪(任教六年级语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杨平,一个活泼的苗家小孩儿。每天放学后,他都想待在学校,和伙伴们、老师们多玩一会儿,但他必须早早回家,先放牛,后收割玉米。在天色还未完全变暗时,牵着牛,背着一箩筐玉米回家,晚饭后继续剥玉米粒。一天的农活做完了,开始写作业了,也许这时,突然停电了。孩子于是点燃蜡烛,在昏暗的烛光下继续读书。
  回忆这次家访,周豪望着窗外的黑夜,继续写道,“但有时,快乐对于孩子们而言并不是你给他一块巧克力、一件好心人捐的衣服,而是有更多的大哥哥大姐姐能走进大山,将更多的希望带进现实!”
  葛俊早在2009年12月就去“本禹”体验过一周。刚去的她熟悉了一下校园环境,“这里上下课没有打铃器,只能用锤子敲打挂在树上的铁块;空旷的操场上只有两张破损的乒乓球台、两个陈旧的篮球架……”近一年时间,学校安上了电子打铃器,为志愿者老师配备了耳麦。近几年,有许多特岗老师和支教志愿者投身到当地的教育上。
  当地大多数孩子家境贫困。因为学校离家太远,很多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有时饿着肚子,熬过一个下午。“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周豪说,“支教老师的厨房就是路远孩子们的厨房。有时学生们10个左右一起自己动手做饭吃,孩子们自带土豆等蔬菜,柴米油盐都由老师提供。有时还和老师们一起吃大锅菜。”
  快乐在孩子心中是什么?田云同学说她的快乐是长大了要考华农,走出大山,用知识建设家乡。
  天那边的师生情2011年5月10日中午,下课后的周豪像往常一样回到宿舍,发现书桌上有一封未密封的信。“我想对您说,请您不要批评我写信不落署名,也希望您看完后不要到班里询问谁给您写了这份信。”这封600多字的信周豪一共读了三遍。
  “每当学业压力增大,您就讲笑话给我们听。您还在学习生活中给我们传授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三国演义》中将帅之间如何斗智斗勇?……”“您在我们身上已经洒下了许多汗水和心血。而我们呢?却一次又一次的令您失望。我知道您一心希望我们的成绩提高,而我们却时常把您的话当成耳旁风,总是让您伤心。”最后,孩子在信中讲道:“那请让我们所有学生把您当做自己的亲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望着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周豪热泪盈眶:“与你们相处快一年了———你的笔迹,老师能不认识吗?”
  “老师,你的生日是不是快到了啊?”一天午休时间,学生高希望和几个小伙伴来到周豪的房间问道,周豪很惊奇,“在支教第一天自我介绍时,我无意中把自己的生日告诉了学生们,现在居然还有人记着”。
  班里的同学计划着要为老师准备一个生日聚会。周豪的生日12月3日是周五,为不影响上课,聚会改在了周日。
  那天天气晴朗,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开始张罗着聚会。很快,黑板上写满了祝福语。
  大家分工协作,准备午餐。“老师,李丽红提了一只鸡过来……”正在生炉子的马俊高声叫嚷着。前一天晚上,小丽红就给周豪发了短信,说第二天从家里带一只鸡过来。周豪在电话中多次劝阻,但她还是从很远的家里把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带来了。一只10斤重的大公鸡在当地的价格是100多块。
  一切准备就绪。“祝你生日快乐……”孩子们簇拥着周豪唱起了生日歌。看着孩子们,周豪想起来时至今的种种往事,“这触动了我内心的脆弱之处———我流泪了。孩子们,谢谢你们给我过的这个生日,你们说老师笑的时候最好看,只要你们努力,为自己的理想不断拼搏,我相信:微笑,始终伴你们左右!”周豪想道。“本禹”三剑客:支教苦中有乐“这边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早已学会苦中作乐。”任教五年级的葛俊说道。从去年9月来到贵州贫困山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以来,三人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蒸馒头、第一次炸土豆、第一次在晚上十二点带着打狗棒去抽水,第一次生煤炉,第一次面对连续几天停电的生活……他们也带着孩子们举办各种活动,趣味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近一年来,我觉得文高越来越镇定了,周豪变可爱了,我变成熟了。”葛俊说道。
  今年7月,他们就要离开贵州,告别学生。课堂上,周豪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考上浙江的大学,到老师家里看看;十年后,‘本禹’2011届毕业班再聚首。”他用坚定的声音表达着对孩子们的期望:“无论你走到哪里,永远记得你是我们班的一份子。永远不要轻言放弃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