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包钢日报 - 包钢日报

钢铁的叩问与回响

作者:□李世魁    
2025-07-11    

清晨的薄雾还未消散,灰色的厂房内已经传来铿锵的钢铁声,高炉的剪影仿若沉默的巨人,无声地守护着这个巨大的工业基地。“齐心协力建包钢”鲜红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传来机器深重的轰鸣,叩开了那扇包钢之门。

1954年的包头,寒风呼啸,来自鞍山和全国各地的钢铁工人在这里白手起家,在矿山上用勤劳的双手开发出新中国富含稀土的白云鄂博矿,建起了草原上的钢铁之城。

当第一炉铁水如岩浆般从一号高炉的炉膛喷涌而出,烈火与铁矿碰撞出工业最炙热的生命。铁水映红了在场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内蒙古工业的未来。周恩来总理稳稳地举着剪刀,剪断高炉前的红绸,这一剪,是内蒙古寸铁不产历史的终结,也是新中国钢铁工业新篇章的开始。

在包钢,每一朵铁花都闪耀着人文光辉,每一块铁锭都蕴含着岁月积淀。是老师傅操作台前,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工友们交班时,心照不宣的点头;是钢二代与父亲,走过的同一条小径。

在这里,岁月积淀成包钢的党员笔记,积淀成抢险时那双有力的手,积淀成前辈的一声声嘱托。

高炉里跃动的不光是上千摄氏度的铁水,更是一代代包钢人炽热的追求;“坚韧不拔”从来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深刻铭记的行动准则;交班日志上书写的从来不是枯燥数据,而是诠释责任的辛劳汗水。

如今的包钢,正在以“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描绘不忘初心,强企报国的画卷。包钢人用钢铁般的臂膀担起使命,火热的炉台映出最赤诚的初心。

“我们将成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当《草原晨曲》在晨光中响起,我们都在包钢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