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甘肃政法大学 - 《甘肃政法大学报》

苦难中摇曳的芦苇荡

——读《青铜葵花》有感

作者:□李惠馨(商学院2024级工商管理本科班)    
2025-06-30     浏览(7)     (0)

这篇文章总结了曹文轩的经典作品《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和情节,强调了青铜一家面对苦难和离别的勇气和坚毅,以及他们之间的血缘外相伴和命运中的注定。文章还提到了青铜葵花的故事对人生的启示,以及他们教会我们的面对生活时的勇气和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这是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作品,讲述了父母双亡的女孩葵花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乡村男孩青铜一家收养的故事。贫穷、苦难……使原本没有血缘的一家人用爱与谅解融化了生活的不易、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当读完最后一字时,大麦地的芦苇荡依旧萦绕在我的心中,青铜与葵花分别时的呼喊声久久不能停息……此时我才明白或许离别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苦难中坚守:不屈的灵魂

在曹文轩的笔下,从来都不缺被命运开恶作剧的人,《青铜葵花》中父母双亡的葵花、残疾的的青铜、历经战乱和丧子之痛的奶奶、被时代扼杀的并意外落水而死的葵花爸爸……但是也正如曹文轩所说:“苦难不是目的,而是生命的背景。”我们在人物悲情的背后看到的是人物不屈的灵魂,青铜一家虽然贫穷但是不乏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夏季的蝗虫让庄稼颗粒无收、冬季的大风企图掀翻他们家的屋顶,即使身处这样的环境但是一家人仍齐心协力共赴难关;青铜作为家中长子,即使身体残疾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不断地为家里做事体现自己的价值,寒冬腊月里他身着单薄的衣物卖芦花鞋,当有客人想买却没买到时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芦花鞋选择在冰天雪地中赤脚;青铜的爸爸妈妈将葵花视若己出,即使家庭贫困也支持葵花上学,夫妻两人也从未因为家庭贫穷而红脸而是共同经营好这个小家;青铜的奶奶虽然一生都生活跌宕但是她始终坚持干净的习惯,她的干净也与大麦地贫苦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她是青铜和葵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导师般的存在。苦难会教给我们许多品质但是我们从来都不是赞美苦难而是赞美苦难背后的不屈与坚毅。

血缘外相伴:命运的羁绊

只要一家人相互体谅,破旧的木门也可以挡住生活的寒意。青铜对葵花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他会给葵花制作“冰项链”只为了葵花可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会在观看马戏团表演时用自己单薄的身体驮起葵花只为了葵花可以看得更远、他会因为葵花害怕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就在村口举几个小时的灯笼等着葵花、他会为了给葵花补身体去野外打野鸡,突破血缘的亲情背后是无微不至的关爱;葵花作为城市出生的女孩,在与家人相处过程中也慢慢地学会了担当,她会放弃来之不易的拍照的机会选择去江南采杏子补贴家用、她会因为觉得自己读书是家庭的负担而故意考砸想要退学减轻家庭负担;奶奶作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会为了葵花上学而去求校长使葵花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机会、还会用鲜花给葵花染指甲满足了葵花的女孩心思……或许正是被一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所感动才会在葵花离开时不禁的思考我们普通人穷极一生真的可以学会离别吗?

命运中注定:离别之心殇

故事以葵花离开大麦地回到城市时青铜的呼喊结尾,自小因疾病哑巴的青铜却在此时呼喊出了葵花的名字,看似不可能实则这是属于青铜与葵花之间的羁绊。“放鸭的嘎鱼,正巧路过这里,忽然听到青铜的叫声,一下怔住了。青铜又大叫一声:‘葵———花?’虽然吐字不清,但声音确实是从青铜的喉咙里发出的。”虽然葵花离开了但是葵花已经在青铜的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烙印的伤疤会在每个夜晚发出隐隐的痛感,正如青铜会用生命的每一刻去思念他的葵花妹妹。曹文轩并没有明确的给出青铜和葵花最终的结局,一切的一切都在青铜对葵花的呼唤中戛然而止,这种感觉就像是大麦地的芦苇荡在你的心中摇曳,感觉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是又感觉他们的平行线会在某个时空中再次交汇。或许曹文轩是想把青铜与葵花的故事交给每一个人,毕竟我们的人生是如同断臂的维纳斯一般的,总归是留有遗憾的但是正是因为存在遗憾我们的生命才能看起来如此的有力量并在未来某一天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青铜葵花》整本书中掺杂了一个人一生中所需的所有要素,对抗命运的勇气与乐观、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面向美好的向往、对待离别的宁静……或许在我们遇到挫折时,想到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青铜和纯正善良、懂事隐忍的葵花———他们教会我们的是面对生活时苦难可以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养料,真正的强者不是难过时不流眼泪而是擦干眼泪后依旧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