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种 菜

2011-09-09     浏览(5)     (0)

文章描述了三伏天种菜的艰辛,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耕作,为了不浪费一季作物,他们不顾酷暑蚊虫的侵扰,坚持种菜。父母对种菜的艰辛有深刻的理解。

谚云:头伏萝卜二伏菜。只是我们种菜时,已是末伏之尾了。

土地是农民的根,一年的进出全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有限的土地上他们总想有不尽的收入。秋天种蒜,来春套种玉米,夏末,玉米地种萝卜。庄稼轮换耕种着,不变的是父母的劳作。

趁着天好,匆匆和父母打掉玉米叶,为的是好种菜,好收玉米。天好,不是风和日丽,只是三伏没雨的天而已。密密的玉米叶,屏风一般阻挡着伏天里本来就不多见的凉风,尚未枯败的玉米叶顽强地挺在玉米杆上,纹丝不动。玉米叶划人,天再热也只能穿长袖上衣。三伏天,玉米地,又闷又热,累,倒成了其次!

菜地收拾好后,天公却似乎觉得天天艳阳天太委屈自己了,便拉下脸,肆无忌惮地哭了两天一夜。他老人家发泄好了,依旧把灿烂的笑脸挂在半空,却苦了笑脸下重新规整菜地的母亲和我。

本来无奈于土地的泥泞和雨后艳阳的毒辣,不想接受这“劳动改造”。只是节气不等人,农活天天有,所以很自然锄地日当午了。重新锄松雨后板结的土地,再挑沟子撒种。萝卜要点种,这是技术活。记得小时候要请爷爷来点种,因为老人心中有谱手中有数,点出来的萝卜不稠不稀。现在这些都是母亲的活了,两边的玉米一夹,母亲眼又不好,只能弯下腰顺着菜垄一点一点挪。腰,始终弯着,稍高,种子点不匀。母亲点种,我封沟——将菜垄两边的土盖在菜种上。这个活亦简亦难,母亲封好的沟子一马平川,坦坦荡荡,像扫过。我封后,和母亲的比起来像黄土高原相较于华北平原。为赶节气,母亲还是让我“操锄”了。伏天里温度高蒸发快,刚刚松过的地转瞬就有点泛白,有了干土。点完种的母亲怕影响出芽率,开始用手搓着有点干的泥土去封沟。点种的时候还能站着弯腰,封沟时只能蹲着一步一步挪动,双手还要搓碎土块,一点一点,一寸一寸。我能做的只是赶快把未干的菜垄封好,赶快,赶快……

萝卜不是细菜,几分几毛的东西,庄稼不收年年种,老百姓没别的,只有土地。所以,不想浪费一季作物,得空就种着,不管卖价几何。夕阳偏落,酷暑稍去,成群的蚊子围攻着我的脚踝和小腿,一会,它们对我的轰炸区域已接连成片。实在受不了了,母亲便让我先走,说:孬好菜种完就放心了,只是她还要改造我那一垄垄的“黄土高原”,自己的“处女作”实在不入她老人家的法眼,非得弄完再走。我只能暗暗担心她那夜盲的眼,此时,已是夕阳西坠……

父母说菜种一季不难,难的,是什么?种完菜,自己或许明白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