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研究”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10-31     浏览(5)     (0)

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研究获奖,由袁久荣教授完成,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灵敏度高、用样量少等优点,为中药真伪优劣鉴别提供了新的现代化仪器方法。该方法已在全国或全省性中医药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并被许多专家、学者采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月19日公布了1990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由我院中药系主任袁久荣教授完成的“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研究”荣获三等奖。

“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研究”开始于1987年3月,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了固定四溶剂等条件,从而创立了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于1988年11月通过了由山东省教委组织的鉴定。该法系采用固定的四种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醇、水)分别浸取某一药材,测试其浸取液的紫外谱图象和峰(谷)位值为组,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具有以下优点:1.重现性好。同一品种的中药即使产地、采收期、批号不同,其紫外谱线组图谱相同。2.特征性强。不同品种的中药即使基原相近仍各有其特征紫外谱线组图谱。3.灵敏度高。中药浓度在0.5mg/m1 即可呈现紫外谱。4.用样量少,不受药材形态的限制。5.中药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浸泡时间、浓度、浸液放置时间及光照干样等因素对其紫外谱线图象均无影响。该项研究为标准化中草药紫外谱线组图谱的建立和控制中草药、中成药及其制剂质量常规鉴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仪器方法。

袁久荣教授并将该法用于山东省卫生厅课题“山东道地(地产)中药材标准紫外谱线组图谱测绘研究”,对山东地产中药材63科150种211个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标准紫外图谱211个,谱线844条,光谱数据3500多个,还测试了部分混乱品和伪品的紫外谱线组图谱。该项研究成果还多次在全国或全省性中医药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方法已被国内中药界许多专家、学者采用进行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研究。  (丁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