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截至6月30日,宁216H15-1井修后连续平稳生产超一个月,日均产气3.5万方,较修前增加天然气2.2万方,标志着长宁公司修套钻塞挖潜措施取得阶段性突破,为深挖老井产能潜力开辟了新途径。
针对前期钻塞不彻底且累产气量明显低于邻井平均水平的老井,长宁公司立足当前修井技术前沿,首次提出“修套钻塞+通井降阻”的挖潜新思路。公司从源头着手、全过程把关,深入践行地质工程气藏一体化,通过多轮选井论证,优选落实6口潜力井,优中选优确定宁216H15-1井先行先试。
宁216H15-1井是长宁公司部署在宁216井区的一口开发井,设计24段/1689米,但受严重套变影响,实际压裂改造17段/1214米,16支桥塞全部未钻。2021年7月投产以来,3年累产气量不到1200万方,与同平台邻井相比,开发效果存在明显差距,分析判断为井筒流动通道不畅所致。为确保本次挖潜措施的“首战必胜”,长宁公司做优方案、选好队伍、强化支撑、抓细组织,2月20日进场,5月13日完工,修套钻塞周期仅82天,圆满实现方案预期目标。
宁216H15-1井修套钻塞挖潜的成功,是长宁公司多年来深耕修井技术、厚积薄发的结果,更是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突破的生动实践。本次创新实践的“首战告捷”,不仅验证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可靠性,为后续同类型老井的深度挖潜提供参考模板,同时也展现了长宁人挑战极限、能破能立的昂扬斗志。下步,长宁公司将持续做好跟踪评价和经验总结,并根据最终评价效果和生产需求加快扩大成果应用。
(陈超 陶骥 刘垒 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