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今日十一局》

治水攻坚中的红色能量

———珠海凤凰排洪渠项目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履约侧记

作者:鲁宗凡  韩亮  周赫/文图    
2025-06-30     浏览(7)     (0)

珠海凤凰排洪渠项目经过三年攻坚,已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项目党支部以“党建领航、生态筑基、民生为本”为主线,通过系统性工程构建生态治理网络,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植树造林,为珠海擦亮“生态宜居”城市名片贡献央企力量。项目还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优化施工方案,培训产业工人,助力珠海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凤凰排洪渠项目

碧波荡漾,白鹭翩跹。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珠海,一条蜿蜒的凤凰排洪渠穿城而过,昔日黑臭淤塞的河道已蜕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作为珠海市重点民生工程,基础分局承建的凤凰排洪渠项目历经三年攻坚,即将全面竣工。项目党支部以“党建领航、生态筑基、民生为本”为主线,将红色力量注入治水攻坚一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护航项目高质量履约,为珠海擦亮“生态宜居”城市名片贡献央企力量。

以匠心守护湾区碧水

在珠海凤凰排洪渠项目的实践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每一项工程细节。项目党支部以生态优先为准则,针对老旧城区雨污混流、内涝频发等“城市病”,通过正本清源、次支管网完善及旧管改造等系统性工程,构建起覆盖17平方公里服务区域的生态治理网络。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难题,党支部创新组建“党员技术攻坚小组”,引入BIM技术优化管网布局,并采用柔性密封自锁接口聚乙烯缠绕实壁排水管等环保材料,在提升管网运载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扰动,让城市“血脉”焕发绿色生机。在香洲区老旧城区改造中,项目团队以“微创手术”式施工彰显精细治理智慧。通过联合狮山、香湾、翠香等街道办,项目部党员带头攻坚,结合施工环境交通压力、地下管线探测摸排情况,对107.96公里老旧管道实施分段错峰作业,既保障工程高效推进,又避免大规模开挖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管道施工99.03公里,其中市政管网工程17.45公里、正本清源工程81.57公里,区域内水质实现污水100%收集处理、雨水自然渗透排放的绿色循环体系初步建成,黑臭水体彻底成为历史,香洲区水环境自此焕发清流本色。

生态治理的“绣花功夫”不仅藏于地下,更延展至地上空间。项目党支部以“生态共建”行动为纽带,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植树造林,200棵秋松等乡土树苗在党员群众手中扎根湾区,与地下管网改造形成立体化生态联动。地上植绿、地下清源的协同治理模式,织就了一张“会呼吸”的生态绿网,让城市在发展中重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韵律。

以服务绘就幸福底色

“施工是为了让城市更美好,绝不能给群众添堵!”项目党支部书记韩亮在动员会上掷地有声。面对紧邻居民区的狭窄作业面,党支部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干部带头走进社区,通过“夜谈会”“入户走访”收集居民诉求200余条,优化施工方案30余次。在东风社区,党员突击队仅用15天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根治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水外溢问题,社区送来“惠民工程、惠及百姓”的锦旗,成为党群连心的最佳见证。

从社区治理到民生关切,红色服务始终贯穿工程全周期。项目党支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开展“清凉工地”“防灾减灾演练”“预防登革热消杀”等活动20余场,惠及工人和居民超1000余人次。针对农民工技能提升需求,开设“工地夜校”,培训涵盖安全操作、管道焊接等技术课程,累计培养产业工人200余名。在台风“苏拉”过境后,项目党支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调派3台装载机、6台渣土车、50多名志愿者支援清理香洲区吉大街道、狮山街道等8条道路、6个小区内的断枝残叶,全力保障市民正常通行。

为助力珠海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珠海项目党支部积极开展“共建文明家园”行动。100余名志愿者顶着三伏天高温,沿40公里道路开展“地毯式”整治。针对非机动车越线、行人闯红灯等行为,志愿者耐心劝导并讲解安全常识;针对道路卫生差、共享单车乱停等问题,志愿者清理垃圾死角120余处,规范摆放单车300余辆,上门宣传覆盖商户200余家。活动带动大批市民自发参与,道路环境焕然一新,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显著提升,为珠海注入“红色动能”与“文明温度”。

珠海凤凰排洪渠项目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项目通过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推动了城市水环境从“末端治理”向“全域管控”转型,为全国老旧城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