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福建理工大学 - 《福建理工大学报》

渡口笔记:一个青年的年中独白

作者:24级公共事业管理  郑涵炜    
2025-06-30     浏览(9)     (0)

六月的阳光穿过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在木纹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坐在这个被知识环绕的空间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页角,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特殊的时空节点——年中的渡口。上游是刚刚结束的大一上学期,那些青涩的适应与笨拙的尝试;下游则是未知的湍流,裹挟着期待与忧虑奔涌而来。

上半年的记忆像被雨水打湿的水彩画,色彩交融又各自分明。记得初入校园时,我像一只谨慎的蜗牛,背着沉重的壳在陌生的环境中缓慢移动。选课系统崩溃的那个凌晨,我和室友们挤在狭小的宿舍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一张张焦虑的脸庞;期末考试前夜,我捧着高数课本惴惴不安,咖啡的苦涩与公式的艰深在舌尖交织成青春的滋味;社团招新时,我站在人群外围徘徊,既渴望融入又害怕暴露自己的笨拙。这些碎片如今安静地沉淀在记忆的河床,却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泛起微光,提醒我成长从来不是线性前进的童话。

下半年的图景在想象中逐渐清晰。我期待能在专业学习中找到更稳定的节奏,像园丁了解每株植物的习性那样,把握各门课程的脉络。那个总是拖延的文献综述,那个逃避已久的编程作业,那些在舒适区外徘徊的知识领域——它们不应该继续成为我夜不能寐的焦虑源。我不再因为害怕显得愚蠢而放弃提问的机会。图书馆三楼的东北角有个靠窗的位置,阳光在下午三点会恰好落在桌角,那里将成为我与思想独处的秘密基地。

人际关系的迷雾中,我渴望建立更真实的连接。上半年的社交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朋友圈的照片里永远是笑脸,而深夜的聊天记录却塞满了孤独的独白。下半年,我打算卸下部分伪装,允许自己在信任的人面前显露脆弱。或许可以主动约那位总是独自吃饭的同学一起午餐,或者向辩论赛上针锋相对的对手表达真诚的欣赏。人与人之间的渡船需要勇气才能登临,而真正的相遇往往发生在面具滑落的瞬间。

内心深处,有种隐约的不安。看着学长学姐们为考研、求职奔忙的身影,我不禁担忧自己是否正在虚度这段本该蓄力的时光。社交媒体上同龄人的“成就展示”形成无形的压力,让我在每一个懈怠的时刻自我谴责。但某个雨后的黄昏,当我看见校园湖面上蜻蜓点水的姿态,突然明白生命自有其节奏,不必活成别人时间轴上的复制品。下半年的重要课题,或许是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在目标与闲适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

六月的风裹挟着栀子花的香气穿堂而过。此刻的我,正体验着一种奇妙的复合感受:阳光晒暖后背带来的踏实,未完成任务带来的轻微刺痛,以及对未来的朦胧憧憬。这种复杂的心绪恰如渡口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告别或迎接,而是两种时态的重叠与交融。站在这里,我既是过去半年的产物,又是下半年故事的作者。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写道:“在冬天的正午,我最终明白我的心里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在这个年中的渡口,我同样感受到某种不可战胜的东西正在萌发——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认清局限后依然选择向前的韧性。下半年或许会有挫折,会有迷茫的时刻,但也会有突如其来的惊喜,就像暴雨后偶然遇见的彩虹。

合上笔记本,窗外的云朵正以不易察觉的速度移动。时间从来不等候任何人的顿悟,但每个诚实的反思都是对生命的郑重回应。当九月的新学期来临,我希望自己能带着这份渡口笔记继续前行——既做清醒的摆渡人,也做虔诚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