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匠心筑梦育桃李 巧“芯”凝芳化彩蝶———记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丁丽

作者:卢明锋  丁作伟    
2025-07-04     浏览(11)     (0)

文章介绍了电气与电子学院青年教师丁丽的工作日常,她以“解构知识、点燃思维”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眼中“用电路点亮未来”的引路人。她亲和力强,教学创新性强,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甘当基石,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幕后攻坚者”。

  在13号教学楼,有一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桌上堆叠的教案旁,总放着学生们亲手绘制的放大电路草图——这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丁丽的工作日常。从《模拟电子技术》的三尺讲台到学科建设的幕后战场,她以“解构知识、点燃思维”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眼中“用电路点亮未来”的引路人。
春风化雨:以匠心解构知识的“电路诗人”
  “丁老师,我感觉模电太难了,那些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像天书一样,我实在理不清。”一名学生在课后捧着笔记找到她时,语气里满是困惑。这类场景在丁丽的教学生涯中屡见不鲜。她没有直接开始讲题,而是笑着搬来一把椅子:“别急,坐下慢慢说。你觉得最难懂的是哪一部分?就像解一个缠绕的线团,我们得先找到线头在哪里。”
  一个温柔的比喻,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从最基础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到复杂的差分放大电路,丁丽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分析电流走向。“你看,这个三极管就像一个水龙头,基极的小电流就是控制水龙头开关的手,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控制集电极的大水流。是不是就没那么玄乎了?”一个多小时的谈心,从专业知识聊到学习方法,再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学生离开时,眼里的迷茫已然被重燃的信心所取代。
  这样的场景,在丁丽的日常工作里数不胜数。她手机里存着许多学生的微信,时常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向她报告近况、寻求建议。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总能用最温柔的方式,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
  这份亲和力,源于她初为人师时的初心。2020年,刚入职的丁丽跟随省教学名师李震梅教授助课,她看到前辈是如何将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如何用真诚与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耳濡目染下,“对学生好”这颗种子便在她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她深知,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
破茧成蝶:教学创新赛道的“教学巧匠”
  如果说亲和力是丁丽的底色,那么“认真负责”就是她最鲜明的标签。这份认真,让她在教学创新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精益求精的“巧匠”。
  2025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备赛期间,丁丽将自己埋进《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海洋中。传统教学中,逻辑电路的抽象性常常让学生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她提出“功能解耦—模块交互—系统集成”三进阶教学框架,如同用乐高积木拆解复杂机械:先拆分触发器、编码器等基础模块,再引导学生用Verilog语言实现模块交互,最终完成完整数字系统设计。
  为了让知识“活”起来,她将AI仿真技术融入课件,制作出可交互的电路动态模型;设计“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等真实工程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如何实现光强自适应调节”的问题中,掌握数字逻辑设计方法。这套“四维融合,双向费曼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理论解构、仿真验证、成果多元化)最终斩获省教创赛一等奖。
  从2023年省青教赛二等奖,到2025年省教创赛一等奖,奖项的背后,是无数个深夜里反复打磨课件的身影,是入职之初一次次站上讲台试讲的磨砺。她把每一次备赛都当作一次彻底的自我革新,每一次站上讲台,都力求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对她而言,奖项不仅是荣誉,更是对学生负责的承诺。
甘当基石:学科专业建设的“幕后攻坚者”
  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知识魅力时,很少有人知道丁丽的另一重身份——学院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的“学科秘书”。从专任教师转到行政岗,负责繁杂的学科建设工作,对一位青年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评估、电气工程博士点学科评估、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每一项工作都千头万绪,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那些日子里,丁丽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与星月为伴。堆积如山的材料,需要逐字逐句地审核、梳理、凝练;繁复的申报流程,需要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跟进。
  “丁老师做事,就是让人放心。”同事们这样评价她。她总能主动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将每一份材料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她可以核对到半夜;为了凝练一句学科方向的表述,她会翻阅大量文献。正是这种甘当基石的奉献精神,让她作为主要参与人,为学院的学科评估和省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讲台到书桌,从面对学生到面对材料,改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那份极致的认真与担当。她深知,学科平台的每一次跃升,最终都将转化为学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份“幕后”的坚守,与讲台上的光芒同样璀璨。
  从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到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再到教学竞赛的获奖者和学科建设的实干家,丁丽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她就像一枚精密的芯片,在教学、科研、管理的多重角色中高效运转,稳定地输出光和热。当学生们用她所教的知识设计出智能小车参加竞赛时,那些闪烁的电路板灯光,正是她用匠心点燃的“芯”火——于细微处见功力,于无声处育栋梁,这便是一位青年教师精彩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