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轰鸣,车水马龙,建设进度倒排工期,一线工人埋头大干……仲夏时节,南漳县国道省道改建工程现场一派忙碌景象。从346国道、347国道到251省道改建,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尽显南漳县交通高质量发展热潮。
跑起来,跑出“黄金万两”6月23日,在南漳县李庙镇的346国道长坪1号桥、2号桥施工现场,桥墩墩柱已经成形,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公路两端桥台和接线工程。
这两座桥梁是国家“两重”项目 346国道南漳鱼泉河至长坪段改建的控制性工程,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50%,预计10月底完成桥梁工程。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上,南漳今年还开工了347国道和251省道改建工程,总投资4.16亿元。“项目是‘跑出来的’!去年以来,县内2条国道、1条省道分别纳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专项资金项目,争取特别国债项目个数、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总额位居全省第一。”在 251 省道改建工程现场,南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湛华东说。今年前5个月,县交通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上争资争项力度,共争取竞争性资金2.9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两项指标排名居全市交通部门前列。
干起来,干出“南漳速度”按照分年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南漳县将 251 省道改建作为全县重大交通项目,分三年实施建设。
南漳县交通部门和施工单位采取三级负责制予以推进。南漳县交通运输局一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主抓,南漳县公路事业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并联合项目施工单位组建项目部,20多名交通干部进驻工地,配合公路沿线镇村干部负责征迁协调,同时督办工程进度。
6月22日,在肖堰镇观音堂、曲阳坪、斑竹坪村施工工地沿线,10.126公里的公路改建工地,项目施工单位布局了 14 个作业段面,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多达 120多台(辆),驻工地干部、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安全员、监理等,在沿途现场巡回协调,督导施工。“肖堰镇绕镇公路改建,是整条线路改建的关键工程,全长3.5公里,需要重新开挖山体形成新的路基,特别是沿线约有0.5公里的岩石路段需要开挖,施工难度非常大。”在肖堰社区施工现场,南漳久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第五项目部经理王健说。251省道肖堰镇绕镇公路是该县交通部门在工程方案制定时积极对上争取的一条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拉大肖堰镇城镇框架,更好服务该镇乡村振兴和产业经济发展,切实变交通优势为发展胜势。“为抢抓时间和进度,项目部采取分段作业、歇人不歇工、节假日不休息的办法,连续奋战三个半月,现已完成土石方开挖总工程量的98%,预计6月底完成路基工程,10月底前完成沥青路面施工。”驻守工地的南漳县公路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磊说。
干部沉下去,速度提上来。今年1—5月,南漳县开工的3个国道省道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47亿元,占襄阳市一、二级公路完成总投资14.52亿元的23.9%,完成投资额居全市第一。
链起来,链出“全域共荣”251省道是南漳西南山区的公路大通道,该省道对内串联城关、肖堰、东巩、巡检、板桥 5 镇,对外通达宜昌、荆门,素有“经济走廊”之称。
一条路,活四方。在观音堂村,猕猴桃种植基地、代料香菇种植基地,带动了6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镇党委书记陶勇军说:“交通越来越便利,村里的猕猴桃种植由一期的30亩发展到85亩,加上代料香菇等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由‘空壳村’变成‘富有村’,年收入过百万元。”
受益于251省道发展农业产业的,远不止观音堂村。东巩镇以吊瓜、瓜蒌和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成为全县瓜蒌和香菇第一镇,让 5000 多名村民在家门口获得收益。“公路+旅游”成为“公路经济”的重头戏。香水河景区、春秋寨景区因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畅成为全国众多旅客目的地,沿线的印象老家、杜家沟等30多个乡村旅游点也因路而活、因路而火。
(叶启合 何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