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检验学院 乔晋娟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更是一场生命的滋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上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未来的希望。2015年9月,我踏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大门,从此开启了我的从教生涯。在这片教育的田野上,我用汗水浇灌学生的梦想,用智慧点亮他们的未来。回首过往,那些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瞬间,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我想从理想信念、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三个方面,讲述我的从教故事。
一、理想信念的坚守:从助研到育人的初心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教师的理想信念不仅是自己的灯塔,更是学生的航标。在科研育人的道路上,我不仅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找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与意义。
2016年,我开始带领本科生助研,开启了科研育人的旅程。永远忘不了2018年9月的那个下午,我刚到实验室,便收到学生发来的消息:“老师,您指导我们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了!”那一刻,我的内心完全被喜悦和成就感填满。那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国家级大创项目,也算是我入校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彼时,我还在等待自己的省自然基金项目立项结果,没想到学生的成功先一步到来。这份喜悦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成就感不仅源于自身的成就,更源于学生的成长。
实验室刚刚搬迁的那个暑假,还没来得及安装空调,室内温度近40度,进入实验室不到五分钟,汗水就能完全浸湿隔离衣,但学生们仍在坚持助研。我心疼地建议她们脱下隔离衣,但她们坚定地说:“没关系的,老师,进实验室就要遵守规章制度。”那一刻,我既感动又惭愧,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好这些孩子,不辜负她们的信任与坚持。如今,我指导的本科生已获批7项国家级、1项省级大创项目,近半数学生考研成功,多名学生考入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教育是一场我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旅程,这份初心,我始终坚守。
二、育人智慧的探索:从班主任到心灵导师的蜕变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的育人智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中。当班主任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用心灵去触碰心灵,用温暖去点亮希望。
2017年,我担任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3班的班主任。一次期末考试期间,一名学生疑似感染水痘,因担心隔离治疗影响成绩而不敢就医。我第一时间与学工办沟通,强制学生入院检查并隔离治疗。随后,我前往医院探望学生,耐心解释学校的缓考政策和分数计算方法,终于打消了她的顾虑,让她安心治疗。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
担任班主任后,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以前作为专业课老师,在批阅实验报告和试卷时,看到的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如今,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生动的面容。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是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陪伴。
三、躬耕态度的践行:从“妈味”导师到适度放手的成长
教育是一场共同成长的旅程,教师的躬耕态度不仅是勤奋与坚持,更是不断反思与调整。适度放手,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也是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如此。
2021年,我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了第一名研究生。疫情封控期间,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我因担心学生无法按期毕业而陷入焦虑。学生反而来安慰我:“老师,您别担心,等实验室开放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把落下的进度都赶回来。”她的承诺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最终她不仅顺利毕业,还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
初为导师时,我总像带小孩一样事无巨细地操心,直到休产假期间,迫于无奈只能“远程遥控”。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不仅没有耽误实验进度,反而展现出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禁让我反思,过度关注反而会破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度放手才能激发她们的潜力。后来,我不仅改变了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也调整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结语
从教十年,我在这片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那些与学生共同奋斗的瞬间,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与生命的点亮。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用理想信念点燃学生的梦想,用育人智慧点亮他们的未来,用躬耕态度陪伴他们的成长。因为,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而师者的本色,正是在这场旅程中不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