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而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他的人生图谱。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要接触不同的人,并作出不同的选择。俗话说:“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那么,面对如今复杂的社交圈,我们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成就更好的自己,成为每个人需要思考的命题。
所谓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人的性格迥异———有的开朗热情如火焰,有的冷静沉稳如冰霜。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社交模式:有人乐于社交,对谁都能侃侃而谈,即当今社会所称的“E人”;有人慢热腼腆,不知如何开启话题,与他人交流往往难以深入,这便是典型的“I人”。事实上,人的性格并非天生定型,在成长过程中,社交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刻意地讨好让人际相处不再纯粹,社交关系仿佛多了一层虚假的滤镜。不可否认,讨好看似能快速让对方接纳自己,拉近彼此距离,但一味讨好真的是社交的必需品吗?过分讨好是否会让我们在关系中迷失自我?
细想便知:当我们讨好他人时,对方未必会真正接纳你。相反,他可能会认为你缺乏主见,觉得你无法真正融入他的世界,最终只会把你当作盲目支持者,而非真正的朋友。
人际社交的本质是尊重,而非讨好。一味讨好不仅无法拉近关系,反而会让我们在迎合中失去自我。真正的朋友关系需要以尊重为基石———它是认真倾听对方的心声,是适当提供情绪价值,是礼貌回应对方的表达,更是在对方犯错时,以善意的态度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或许有人担心提建议会引发隔阂,但事实上,恰当的建议既能帮助对方走出迷茫、修正失误,又能增进朋友间的思想碰撞。在交流中共同成长,才是交友的真正意义。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身处一个倡导交流合作、人人平等的时代,无须为社交放低姿态去讨好他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都是有思想的个体。正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科技落后,但科研工作者始终坚守自我,拒绝迎合他人,最终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国家科技腾飞。
在当下的社交环境中,我们更应保持明辨之心:拒绝一味讨好,坚守真实的自我。唯有如此,才能在社交中提升能力、结交挚友,真正体会社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