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叶真 袁菁芸)2023年9月,入伍五年的张思豪回到了校园,五年装甲侦察兵的经历让他不再像2018年初入校园时迷茫。退伍回校,已经拥有熟练装甲车辆装调维护经验和技能证书的他选择了新的专业方向: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从绿色的军营回到校园,能适应吗?转型之路并不轻松,部队五年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跟上进度,实训室里张思豪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身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教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从电池模组到电控系统的认知突围。班主任吴婧老师回忆:“他带着军人的韧劲,三个月啃下别人半年的课程,实训考核全优通过,获得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在张思豪退伍入学的2023年,恰逢扬州市职业大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拥有校学生会主席身份的张思豪在知道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到产业学院的办公室递交了申请,成为第一批进入比亚迪实训基地的学生。同时,他凭借其对车辆的热忱与激情以及他扎实的装甲车技术功底,成为产业学院学生团队的负责人。
成为比亚迪产业学院学生团队负责人之后,张思豪跟着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比亚迪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共同完成了产业学院三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从初期只是帮着老师和工程师递递工具、装装简单的零部件,到后来可以独立带着学生团队维护产业学院的各项设备,张思豪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除了上课,他的身影几乎一直在产业学院,实训平台搭建好了,他就追着老师问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自己不懂操作,他就向产业学院的技能大师和全国技术能手请教。产业学院省级技能大师陈久松教授回忆:“我每次去产业学院调试和维修设备,他总跟在我后面,边看边问,到最后,我这边的设备,他几乎都能实现快速拆装,平时维护也全是他在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的平台支持下,在学校技能大师和全国技术能手的指导和引领下,张思豪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他也在产业学院的平台上组建了科技社团——智行科创社团,带着一帮和自己有同样新能源汽车梦的伙伴,探索未来出行科技,用创新和实干追逐绿色能源梦想。
在跟随专业教师企业走访的过程中,张思豪发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箱体对车辆安全的重要性。回到产业学院之后,他与动力电池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访了扬州数十家动力电池包箱体上下游企业。借助学校产业学院和智能加工中心平台的支持,张思豪带着社团的小伙伴一起,改进了动力电池包箱体的胶焊工艺,构建了电池包箱体多样化适配产品库。经他们改造后的箱体,箱体的气密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防护等级达到了IP68,相当于防尘防水等级标准达到最高级别。目前,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装车试用了他们的箱体产品,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六年前我背着行囊走进军营,六年后我在实训车间找到人生坐标。”站在比亚迪产业学院车身一体化实训台架前,张思豪抚摸着团队自主研发的电池包箱体产品说道:“部队教会我永不放弃,产业学院赋予我改变行业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操作的学生,更要造就敢创新的未来工匠。张思豪的成长证明,当职业教育深度拥抱产业,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陈久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