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省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 - 《思源文艺》

挥毫传薪火,握笔守墨香

作者:八2311班  刘梓惜    
2025-06-26     浏览(7)     (0)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题记

砚池浓墨,承着筛落的阳光,漾起流转的光泽。我轻拈狼毫浸入墨汁,荡起一圈圈幽深的年轮,墨色自毫尖悄然沁染,直至饱满。笔尖轻吻素宣的刹那,墨色如蝶翼般舒展,笔下开出传统文化的灵花。落笔行云流水,一个“学”字凝于纸上,新墨犹湿,字间波光浮动,光影摇曳处,恍然漾起爷爷的影子,漾开旧日的光阴。

“爷爷我不要再写了!”那时的我小小一个,人长得比桌子才高些许,这是我最常说的话。每当我这么说,爷爷都会义正言辞地说:“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不好好写中国字怎么算得上‘龙的传人’?!”那时的我总会犟上一嘴:“我又不是龙!”

不想归不想,写还是得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拓本摊在旁边,爷爷为我写下示范,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写的横像是被风吹拂过,又歪又斜,看着爷爷那苍劲有力的笔画,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写成那样。我总把自己写得心烦意乱,最后在旁边画一只乌龟,但爷爷也不生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导和劝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怎的,在爷爷的督促下吊儿郎当的我依然坚持到了小学。这时候,我好像有点发现书法的魅力,写字的时候也认真起来了,至少不会在宣纸上画乌龟了。

我不断长大,学了的字体也越来越多,十二岁那年,行书成了困住我的荆棘林,王羲之的游丝牵带化作千万条银蛇,在毛边纸上织成挣不脱的网。我把它揉在一团,垃圾桶里的废纸已经堆成小山。爷爷在书房外静静地看着我,随后进到书房里说:“写字,切记不可以浮躁。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说完,便坐下拿起笔写下“学”字。我看着爷爷的字,想着爷爷的话,心如同被清泉潺潺流过,我好似有点读懂横撇捺点间流淌的星河了。我将那“学”字裁下,贴在我桌前,就好像定心丸一样让我平静。

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我正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向前走。回头看,来时路已开满鲜花,思绪被拉回,字已经风干得差不多,我闻着书房里浓郁的墨香,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到最后,没有永恒的梅雨季,只有久违的艳阳天。

镇纸压住的宣纸依旧会皱,但我知道,只要墨里还淌着《多宝塔碑》的筋骨,《张迁碑》的棱角,这缕墨香就永远不会被风吹散。此刻,我接过的不止是一支笔,更是从甲骨文烽火中传来的炬焰。少年笔尖的墨迹不应止于临摹,更要在时代的宣纸上挥洒新章。传承是根,发扬是翼,唯有根深翼展,华夏文明的炬光才能照亮山河万朵。  

(指导老师:张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