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省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 - 《思源文艺》

人生几度秋 诗酒自风流

作者:八2307班  卿峥嵘    
2025-06-26     浏览(7)     (0)

“子瞻,秋是什么?”

一个喑哑无力的声音裹挟着凛冽秋风,在我耳畔一遍又一遍地沉吟。我搁下笔,看墨迹在纸上缓缓晕染,恰似秋意渗透进我生命的纹理。窗外,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悄然落在砚台边,砚中残墨洇染着枯叶脉络,刹那间,半生行迹如在眼前铺展。

秋,是黄州江上的寂寥月光。那年遭贬,夜半独倚小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江水泛着幽冷的光,将我的影子拉得悠长,宛如乌台狱中那漫长等待的时光。那时只觉满心失意,在这无尽寂寥里,我研读经典,思索人生,把困境当作沉淀的契机。江风撩动蓑衣,忽闻鱼跃水面,方觉天地广袤,吾身不过是这逆旅中的一介行人,可即便身处逆境,我也未曾放弃积累学识、磨砺心志,深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唯有不断沉淀,方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秋,是密州猎场上的劲疾北风。带着微醺酒意,挽弓搭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尚在唇边,箭矢已离弦而去,围观百姓欢呼阵阵,我却留意着农田里的麦穗随风摇曳,农人的身影在暮色中惹隐若现。彼时方知,纵有驰骋疆场的凌云壮志,终究不及这万家灯火长明来得安稳。

秋,是惠州街头的悠悠叫卖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戏谑言犹在耳,如今却只能在集市中挑选些泛着青黄的酸涩柑橘,卖果的老汉佝偻着背,嗓音里浸看无奈:“先生,今年虫害重,收成不好。”我数着铜板递过去,他布满裂纹的手微微颤抖。眼前忽闪过杭州疏浚西湖时,百姓递来的热茶与眉眼间的笑颜,原来无论高居庙堂,还是远谪天涯,所见皆是人间疾苦,同沐一轮秋月清辉。

秋,有时是一封皱巴巴的家书,展开泛黄的信纸,子由清隽的字迹间晕染着深浅不一的水痕,仿佛诉说着驿道上的风雨兼程。他细细描绘老宅的菊花开得正好,黄白花瓣缀满篱落,又用小字反复叮嘱:“兄长畏寒,夜间切莫贪凉。”执笔回信时,檐角雨珠突地砸在窗棂上,惊得腕间一抖,墨点正巧落在诗句上,洇成泪痕。岁月流转,唯有这份血脉相连的牵挂,如陈酿的酒,在时光里愈发醇厚绵长。

秋,有时是一壶暖身更暖心的温酒。儋州的秋夜潮湿微凉,黎族老人邀我同饮自酿米酒,浅淡的酒香在篝火边氤氲,火光跳跃间,汴京琼林宴的盛景浮现眼前。曾经年少气盛,以为“致君尧舜”触手可及,却不知成功需经岁月打磨。如今“竹杖芒鞋轻胜马”,涉过万水千山,方悟“此心安处是吾乡”才是至理。

秋,是案头那盏摇曳的烛火。烛火将案头诗稿染成琥珀色。砚池里的松烟墨凝着薄霜,笔尖骤停时,窗外银杏叶簌簌飘落,正覆上末干的字迹。忽忆幼年倚着母亲膝头,听她吟诵《汉书》时烛花轻爆的声响;又念及贬谪途中,孤舟听雨时迸发的灵感火花。岁月将悲欢酿成墨,把沧桑化作韵,从前只觉文字是清遣,如今方悟每一次提笔,都是生命与山河的对谈。这簌簌秋风里,藏着半生文字修行,在平仄起落间,终寻得灵魂栖息的诗行。

秋究竟是什么?我拾起那片梧桐叶,迎着光凝视它的脉络。

“子瞻,秋是什么?”

或许,秋只是我人生长卷中浓淡相宜的一笔罢了,风雨也好,晴和也罢,我且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这秋意里,笑看世间万象,快意洒脱而行。

(指导老师:欧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