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省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 - 《思源文艺》

浸润以养正 成长自有声

——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全员文体特色教育实践纪实

2025-06-26     浏览(49)     (0)

当城市从黎明中苏醒,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已开始铺展一幅生动的成长画卷:田径健儿在跑道上奔驰,足球划破薄雾飞向球门,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出朝阳的轮廓,古筝琴弦震颤的余韵与合唱声部在廊柱间交织,课间的笑声此起彼伏。这里,文体活动不是教育的装饰品,而是如同空气与水般浸润着每个日常——在持续八年的全员文体工程实践中,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用“浸润”重构教育生态,让“成长”在汗水的咸涩、音符的跃动与色彩的晕染中自然发生。

一、特色社团:用艺术滋养心灵原野

1. 科技:点亮未来的马良神笔

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精心设置课程和开设社团,打造了STEM科创空间、科技制作、科学实验、XR见未来、Scratch、Python编程等十多个科技社团,注重科技与各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学校成功承办了隆回县全国科普日进校园活动、中国流动科技馆湖南巡展隆回站启动仪式,以及市县级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孩子们在社团学习成果斐然,在省市县科技赛事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2. 美育:师生共生的创意原野

每周三、周四是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的社团日,这天的教学楼长廊成为了艺术的河床,全员文体呈现出独特的浸润路径:从教室晨诵时的吟唱到音乐社团的现代和声,每个声部角色让孩子们既可以是主旋律的担当者,也能成为和声的守护人;古筝社团指导教师卸下义甲,指导学生用工业节奏重构古典音乐的侠气,传统与现代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舞蹈社团的孩子们常说花瑶女子是天生的艺术史学家,她们去花瑶挑花社团亲自见证了花瑶姐姐精湛的挑花技艺,姐姐身上的花瑶裙就是艺术品。围棋象棋五子棋,没有硝烟的战场也在吹响厮杀的号角。全员文体在此超越了技法传授,教师播撒认知的种子,学生以跨界思维授粉,最终在这片原野上,长出比预设更瑰丽的生命形态——那份青春独有的、未被定义的无限可能。

3. 运动:绿茵场上的动态音符

从2019年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为隆回县第一所省级武术特色学校开始,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大力发展三大球文体活动,现有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类社团共33个,社团成员1100余人,其中足球社团就有5个,社团成员200余人。排球场上,队员们默契配合、奋力扣杀;篮球场上,选手们灵活运球、精准投篮;足球场上,健儿们你追我赶、激烈拼抢。

孩子们通过每周三、周四的社团课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体育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激发孩子潜能,更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书画:浓墨重彩的成长叙事

国画社团秉持着“绘古韵以育心,扬雅艺以成人”的核心理念,不仅教授孩子们如何握笔、运墨、构图,更带领他们学习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深入理解国画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书法社团打破临摹范式,创意开启共同书写师生作品。他们以翰墨为犁,在宣纸的雪原上耕耘时光,那些飞白处的留痕与涨墨里的酣畅,在笔锋起落间,长成跨越千年的文化根系。指导老师老师带着孩子们参加的每一次市级展演、在2024年湖南教育电视台儿童春晚的现场亮相,都是对艺术追求与成长历程的见证。

二、聚力赛场:在团结与拼搏中扎根

足球场的泥渍、篮球架的碰撞声、排球网的震颤,构成校园最鲜活的成长注脚。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独创教学模式:足球场采用分级联赛制,班队校队层层选拔;篮球场推行技能认证,学生需通过运球、投篮、战术等模块获取技能认证;排球则依托垫传扣发四步教学法,将女排精神融入日常。近三年,学校扎根赛场,三大球获得的赛场荣誉就有36项,其中县级一等奖数不胜数,如2025年县中小学足球比赛思源实验学校一举获得四冠一亚的骄人成绩,初中部排球队更是代表邵阳市参加省级排球赛获第六名。

田径赛场上,拔河、跑步、跳远等运动被赋予多重教育维度:科学课上解析拔河中绳索摩擦系数与团队力学结构,心理课堂模拟跑步逆境中的情绪管理,体育课中研究跳远的技巧与方法。各类体育竞赛,参与人员从学生到教师,重点突出了集体协作与拼搏精神,不少班主任表示:“赛场上丈量的不仅是力量,更是集体心智成熟的刻度。”  

三、地面游戏与大课间:碎片时间里的生长魔法  

1. 地面游戏:跳格子里的认知风暴

校园地表被创意改造为立体教科书。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把传统地面游戏“画”进校园,将各种体育活动、游戏以方格、数字等形式表现,并辅以生动形象、色彩亮丽的儿童游戏图案:风雨球场的“跳房子”需要计算最优路径,四合院里的“成语接龙”要求对仗工整,灯光球场的“飞行棋盘”探险需巧妙应对。班主任纷纷感叹:“这些跳跃的足迹,正在改写孩子对知识的感知方式。”

2. 大课间:30分钟的生命赋能工程

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唤醒学生身心活力,将健康理念融入校园生活脉搏。活动突破传统课间操模式,构建“分层赋能体系”,体现快乐学习,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一二年级以快乐传递、搭桥游戏、丢手娟游戏等形式,由班主任分区域自行组织活动;三至六年级以集体表演形式,按照“入场——第九套广播体操——啦啦操——礼仪之邦——退场(校歌)”几个环节进行;七八年级活动按照“入场——第九套广播体操——体能操——跑操——退场”几个环节进行;九年级每天30分钟,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分区域组织进行中考体育项目跑操练习。全员参与的非竞技设计,让不同体能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成长节奏,真正实现“让每个生命在跃动中绽放光彩”的教育愿景。

四、浸润成果:看得见的生长拔节声

八年深耕,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文体浸润教育显现出立体化成效。体质数据中,体测合格率从62%跃升至89%,竞技赛场荣誉40余项,校排球队跻身省级大赛6强;美育成果上,排练的礼舞登上湖南教育电视台2024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文化传承里,以学校官网、校报——思源文艺、校园文化艺术节、连续九届读书沙龙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宣扬,每年上台展示师生每次达800人以上,是湖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读物、进课堂、进校园”项目实施学校。

更令人触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成长”:每日坚持——安排固定时间师生共读经典,课间15分钟自由绽放,走廊变身迷你运动场,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看似零散的活动,其实是坚持力的播种。每月展示——在家长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定期在班级举办读书分享会。每期总结——学期末的展览中,那些曾被忽略的痕迹成为焦点:双手磨损的水泡、写满战术讨论的草稿纸、舞蹈鞋修补的针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身体素质,展现全校师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此外,一年两度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为同学们在社团所学的才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各班级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剪纸、京剧、国画、书法、古诗词、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使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一面墙壁成了传统文化熏陶的“无声导师”。

五、教育的深水静流

傍晚时分,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的篮球场上依然跃动着不知疲倦的身影,国画室窗台的风铃随风轻响,合唱团成员在暮色中哼唱着新谱的曲目。在这里,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党总支书记在文化长廊前驻足,墙上悬挂着历年文化艺术节的师生书画作品,岁月里镶嵌着历年文体活动的影像。“教育应有的模样,或许就像一棵树——根系在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枝叶在个性发展中自由舒展,而我们要做的,是让阳光、雨露和风,以最适宜的浓度静静浸润。”

此时,一群刚结束地面游戏的低年级学生跑过四合院,他们校服上沾染着水墨颜料与草屑,笑声惊起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那些映照在跑道上的身影,正随着生长的节奏轻轻颤动——这是成长的声音,更是生命被温柔浸润后的回响。

(丁加健  谢巍  宁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