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麻顺坤 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学院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推进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学院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4500余个,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6月6日,学院在金鸥广场隆重举行“就业攻坚百日冲刺”大型双选会,标志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此次双选会是继4月春季综合双选会后的又一重要就业服务平台。春季双选会创新采用“三专场”联动模式,分别在天府校区、广汉校区设立主会场,并首次开设低空交通人才特色专场,共吸引170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3000余名在校生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于2024年10月率先启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广汉校区成功举办西南地区民航单位秋季专场招聘会,近80家民航系统单位来校揽才。同期,天府校区举办的"筑梦金秋职引未来"民航工程类专场招聘会,实现了民航特色专业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学院党委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2024年10月以来,先后召开3次就业工作推进会,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就业工作2次。6月5日召开的党委(就业专题)扩大会议,创新提出“就业攻坚,百日冲刺”工作思路,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党委领导班子带领下,学院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教师推荐、导师引荐、校友牵线”等方式,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120余家,拓展优质岗位3000余个。
学院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构建分层分类就业指导体系:举办5场大型双选会,吸引249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开展“小而精、专而优”专场招聘400余场;建立“一生一档”帮扶台账,发放求职补贴75.6万元;西部计划报名人数同比增长500%,设立专项奖学金;组织5000名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大赛,开展指导讲座3场。
当前,学院正全力推进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重点采取四项举措,即深化政校企协同,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挖掘新兴行业岗位,拓展就业新空间;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建立长效反馈机制;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收官,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