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郑大一附院院报

王颖:撑起“健康伞” 守护“桑榆晚”

2025-06-26     浏览(9)     (0)

王颖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部副主任,致力于老年心血管病及心脏康复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通过综合诊疗与疗护的紧密结合,为老年患者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并打造了一支业务能力精湛、政治觉悟过硬的干部保健团队。她潜心护佑老人,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为老龄化社会做出贡献。


王颖,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兼任河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老年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外聘专家、是河南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专家,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病及心脏康复的临床、教学及科研以及干部保健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面临的“多科就诊需求”、“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挑战”以及“疗护需求”等复杂情况也在不断增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部在王颖教授及历任主任的带领下,通过综合诊疗与疗护的紧密结合,减少老年人多种疾病间的相互影响,发掘潜在疾病,并减轻精神、心理及认知障碍对老年人健康的不良影响,为老年患者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她作为河南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专家、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打造了一支业务能力精湛、政治觉悟过硬的干部保健团队,负责省保健局各级干部的诊疗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保健对象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许。

肩负理想 奋勇向前逐医学之梦

说起理想,王颖回忆说,她的爷爷有一个未竟的梦想——做医生,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尽管他怀揣着满腔热忱,却因家庭条件的限制和种种缘由,未能踏上医学的征途。而父亲则走出了一条与爷爷期望截然不同的道路。王颖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她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终于踏入了医学院的大门。王颖深知,自己肩上承载的是两代人未竟的愿望。

工作20余年来,她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又兼顾患者经济情况,采取不同的个体化诊疗,以最低的花费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她始终以饱满、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每一位患者和每一项工作。王颖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科主任”、“优秀医师奖”等荣誉。2022年,她被河南省卫健委授予“河南省第三届医德医风模范”。王颖还长年在教学一线深耕,由于出色的教学成绩,被郑州大学多次授予“郑州大学 ‘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骨干教师”等称号。她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编著教材3部,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同时,她也是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卫健委第二届医德医风模范。

屹立潮头 推进老年医学部加速发展

面对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挑战,王颖作为郑大一附院老年医学部副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在医院党委的全力支持下,积极开展老年医学部学科建设,王颖主持制定了老年医学部发展的长期规划与战略,推出了符合本地区老年人口特征的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全方位医疗体系,有效应对多病共存、慢性病管理和老年综合征等问题。依据“全人管理,多科协作”理念,推动亚专科建设(11个病区),设立老年专病门诊(7种),组建专项医疗团队(8支),使郑大一附院老年医学部成为河南省老年医学领域的主力军,跻身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其次,王颖重视培养和引进老年医学人才。在医院内部建立老年专科培训体系,推动医学生和住院医生参与老年医学专业教育。通过人才梯队建设,确保了老年医学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吸引了更多优秀年轻医生投身于老年医学事业。为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王颖积极参加义诊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王颖表示,“郑大一附院老年医学部将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区域协作网建设,提升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能力。”

相辅相成 做有助于临床的科研

王颖带领团队开展与老年疾病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推动学部老年医学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学部临床医师从事医学研究并为大家提供各类资助。王颖倡导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医学中的应用,推动建设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她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对心室重构机制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有多项重要成果,例如发现氮杂环配合物可能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而阻止心室重构(成果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应用小干扰RNA封闭AT1R蛋白表达能够抑制 Ang II 介导的病理过程、改善心肌重构(成果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睾酮及睾酮受体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衰老并通过TFEB-P62 介导的自噬来发挥此项功能(成果以SCI论文形式发表),AR在心肌组织内的低表达可能是衰老心肌发生重构应关注的新靶点(成果以SCI论文形式发表)等等。此外王颖在临床工作中还非常注重中西医结合,在针对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中推广中成药物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仁心仁术 让老年患者无惧生命黄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心内置入物和血管内检查增多,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由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不明显,易漏诊漏治,在面对此类病人时找到病因至关重要。”王颖说道。

89岁的王大爷有50余年高血压病史,2023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1月前,他突发高热(41℃),伴轻微咳嗽、白痰,但无胸闷气喘。外院抗生素治疗两阶段无效后,家属焦急地带他找到王颖。王颖安抚家属并迅速安排检查。经心脏增强CT和多学科(影像、感染、药学)会诊,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窦综合征、高血压3级。团队制定精准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经6周治疗,王大爷发热消失,后续随访未再发热,达到临床治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心声,并合理引导患者的期望,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王颖经常对团队成员说。在老年心血管科,除了专业的治疗之外,医生们还需耐心且细致地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陪伴与关怀。这一特殊要求,正凸显出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王颖的推动下,郑大一附院成立了“老年心脏康复中心”,引入国内领先仪器和技术,探索并实践了心脏康复技术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模式,填补多项省内技术空白。该项目已通过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认证,使郑大一附院成为国家“老年医学科规范化能力提升脏器康复专项”成员单位。目前该中心已为千余名患者进行了心脏功能评估并制定康复方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她还推动筹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医学部”,按照“全科+专科”模式成立多支MDT医疗团队,负责河南省外籍与特需患者预防、保健、急危重症等医疗工作,探讨并实践了商保在河南公立医院的营运诊疗模式,为“医保模式革新”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潜心护佑润物无声,让所有老人康宁。我们相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部的全体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全力守护好最美夕阳红。

 (王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