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2 日,华侨大学 2025 届毕业典礼上,柬埔寨华裔女孩顺金玉捧回优秀毕业生奖章、奖状,圆满完成了跨越七代人的文化寻根之旅。未来,她将怀揣满腔的知识、热情和信念,化身一名“园丁”,将中文的种子播撒向她生长的土地,为中柬友好交流“花园”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不忘血脉相传
奔赴梦想启航之旅
作为潮汕移民的后裔,顺金玉的家族在柬埔寨已扎根一个多世纪,却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切认同。她的父母一代人曾被迫中断了中文的学习,尽管乡音难续,文化传承的纽带并没有因此撕裂———每到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必定隆重操办。对传统节日民俗的坚守,成为这个家族文化血脉最倔强的证明。
初中时,顺金玉的命运因柬埔寨掀起的“中文热”而改变。随着中资企业大量入驻,懂中文成为通往高薪工作的钥匙。“学两三年中文就能找到好工作,工资比只会柬语高得多。”在边境省份的华校里,顺金玉捧起中文课本,重新学习这门祖辈们曾经使用的语言。
这片土地上的语言选择,悄然映射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迁。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占 2024 年总投资的 49.8%。近年来,语言人才需求的激增使柬埔寨中文教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华裔新生代正成为联通中柬的人文新纽带。
然而求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留学中国的梦想遭遇家人的阻挠,顺金玉选择自力更生,边学习边攒学费。幸运的是,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她接过了华侨大学伸出的“橄榄枝”,申请并获得了华文教育奖学金,终于踏上了留学之旅。
化身点点星火
照亮交流合作之路
进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这里开放包容的侨校气质让顺金玉热血澎湃,她积极化身文化交流传播使者,服务文明交流互鉴。
顺金玉连续三年在柬埔寨中小学组织开展“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活动,带领当地学生体验书法、剪纸、扎染、武术等,在寓教于乐中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国,热爱中华文化,以后也可以像我们一样来到中国留学,开拓视野改变命运,成为中柬交流的使者。”她说。
在校期间,顺金玉还担任“海丝文化展”和“华文星火”展厅讲解员,弘扬海丝精神,讲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故事;在 2023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福建省庆祝第 15 个“联合国中文日”主题活动、2023 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等大型活动中作演讲,分享在华留学经历;参加各类公益服务活动,为各地中小学生介绍柬埔寨的风土人情,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东盟国家的一扇窗。此外,她还曾多次协助厦门出入境管理局翻译相关资料,为在厦柬埔寨同胞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 12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访问福建期间,顺金玉和其他柬埔寨在华留学生受到接见,向西哈莫尼介绍了合作交流项目以及在华留学的学习成果。“国王陛下听后特别高兴,还嘱咐我们要更加珍惜在中国留学的学习机会,共筑中柬两国的‘铁杆友谊’。”
不忘求学初心
扛起并育德才担当
在课堂上,顺金玉接受了系统、科学的中文训练。从“bpmf”的声母和“aoei”的韵母组合,到甲骨文至楷书的汉字演化史,再到语法、修辞的精准表达,博大精深的中文让她看到了连接古今的文化密码,也让她深感教育与传承的重要性。“华文教育专业培养扎实的教育学和汉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很符合我未来从事华文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初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参与“华文星火”活动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也让顺金玉从事华文教育事业的信心倍增、信念坚定。
毕业之际,顺金玉已收到磅士卑理工学院的聘书。这所由海南大学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合办的新院校,正急需她这样的双语双文化人才。面对当地本土教师发音不准、语法混淆的教学困境,顺金玉深有体会:“我要从兴趣入手,打好声韵母基础,不能再让学生像我们当初那样‘模仿口音’。”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清贫的教职,顺金玉目光坚定:“工资不高,但我喜欢,可以帮助更多想学中文的人更好地学习中文,让他们少走弯路。”华侨大学校训是“会通中外,并育德才”,这八个字,也许正是这位华裔女孩人生选择的最佳注脚。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