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 - 《华侨大学报》

芗里侨魂,烽火回响

作者:林烨恺    
2025-07-01     浏览(5)     (0)

文章讲述了芗剧中的华侨抗日女英雄苏友玲的故事,包括她的英勇事迹和牺牲。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她的形象和情感,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勇敢。文章还强调了她在人生中的决定性时刻,对未来的影响和意义。

风萧萧,雨潇潇,山川无语泪飘飘。莫道离别终难舍,为国何惜魂魄消。

———芗剧《烽火侨魂》

正如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所说,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是你不了解那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花开花谢,莺飞草长,老剧院总会再次上映那过去的电影。

苏有灵,名副其实,是个颇有灵性的女娃儿,从小便随母亲一道,搬到印度尼西亚的姥爷家住。苏姥爷是个铮汉子,名叫苏健骑,祖籍福建漳州,早些年赶上了下南洋那趟快船,到印尼发了笔小财、讨了个当地媳妇儿,也便留了下来。

今年的清明节,久居印尼的苏姥爷似是有所感应,一反常态,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回老家祭祖扫墓。苏有灵的母亲几番劝说,都被他固执地给否了。他说,去了的老父亲给他托了梦,好长时间没见他回去看看了,说他是个不孝子、忘本。这可不是个小“罪”,在老家,那可是要被“戳”断脊梁骨的!

image.png

纵使苏母磨破了嘴皮子,也劝不住老爷子。但她也没法放心,可同样年迈的苏姥姥腿脚不便,离不开人照顾,她走不开,只好叫有灵陪姥爷一起去。小姑娘年二十二,正是对一切事物感到好奇和向往的年纪,而且又是姥爷从小在她耳边念叨的老家,心中难免有所期盼,便欣然应允了。

(一)

“好无聊啊。”一个年轻姑娘倚着棵榕树,看着和几个老人交流甚欢的姥爷,小声嘀咕道。一旁的苏姥爷见此,便在会心一笑后结束了几位老人间的长篇大论。这次返乡能见到几位儿时的旧友,还顺利地祭了祖、扫了墓,了却了他一个长久以来的心结,老人家心里开心得就差沁出蜜了。“灵丫头,咱走啦!”姥爷的一声叫喊,抚平了女孩凹下去的嘴角,她像得了特赦般开心地向他跑来。“老苏头,接下来去哪?总不会马上就回去了吧?好不容易才出来玩,哦不,回老家一趟,嘿嘿。”“你个没大没小的疯丫头!”苏姥爷笑骂着,眼里却是藏不住的宠溺和慈爱。“要不,我带你去看看芗剧吧?嗯,你肯定没看过!”他边说边点了点头,信心满满的样子。“芗剧?那是什么剧?主角是谁,好看吗?”一听到去看戏,苏有灵眼睛便亮了起来,急忙问道。“芗剧啊,我也好久没看哩,到了你就知道了……到了,就知道了……”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神便失了焦,点点碎碎的记忆席卷了他的大脑。

他好像看到,一座石砌的乡下戏台,一大群人围得车马不通,锣响、二胡声和着唱词与阵阵喧哗,台下时不时“炸”起片片叫好声。想起来,真是好久了呀……

不多时,爷孙俩就到了漳州歌仔剧(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即芗剧院。最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的文艺倡廉,这儿可精心出了一台好戏———《烽火侨魂》。这部剧主要讲述出生于漳州的印尼归侨李林,身处家国存亡之际,不甘沦为亡国奴,毅然投笔从戎,甘愿征战血染衣,不灭倭寇誓不休。她为组建骑兵营,从遭遇挫折到智夺战马,不仅与百姓结下深厚的情谊,而且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烽火情缘。最终,为掩护机关和后勤转移,有孕在身的李林陷入了重围……

故事之精彩,人物之英雄,令苏健骑感同身受。他当即拍板,就看这剧了!

(二)

芗剧院内一片安静,人看起来不多,但座位好像没空多少。这些观众大多是有了点年纪,但也还有那么几个年轻人。爷孙俩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苏有灵张开嘴刚想找老苏头说点什么,看到老人家严肃的表情,也便默默合上了。“呛!”一阵二胡声伴着这声尖锐的锣鸣,戏终于揭开了序幕。霎时,苏有灵只觉眼前一晃,便失去了意识。

等她再睁开眼,却是另一片新天地。“友玲,你怎么样了?还有哪里伤着了、不舒服吗?”随着这急切的话语一并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女子担忧的目光。眼前人身材高挑,皮肤略显黝黑,围着独特花纹的丝巾,典型的印尼华侨特征。“我这是怎么了?”苏有灵迷糊道。女子听后,脸上浮起几分愧疚,说道:“都是我不好。好不容易看到一匹战马,就想教你骑看看。如果不是我太自信了,也不会……害你从马上……唉。”说着说着,她的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下巴都贴到领口上去了。

与此同时,一股记忆涌入了苏有灵的脑海:这具身体的主人叫苏友玲,与她的名字同音、不同字。眼前这个风风火火的干练女子叫李林,是和友玲同期加入八路军的战友。两人在革命道路上相识相交,有着深厚的友谊。“不不不,不能全怪你,也是我太心急了,还没学好就先上了马。”纵使李林说得支支吾吾,想到自己浑身疼痛,她也大概猜到了是个什么情形,赶忙安慰道。“可是,你……”“没事没事,你看我现在不好好的吗?养个两天应该就能痊愈了。”她打断了李林的继续自责。“那好吧,你好好休息,有需要随时叫我。我就在外面不远处训练,一定要叫我啊!”李林又恢复了平时的洒脱,有灵无奈笑了笑,挥手示意让她去忙。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苏有灵也逐渐恢复。在此期间,她也没有放弃过返回现实世界的尝试。可结果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她不得不认命了,从此以后,她就只能是这里的革命战士———苏友玲了。

(三)

一日下午,友玲刚从靶场出来,李林便迎面跑来,兴奋地说道:“友玲,太好了,赵政委同意由我负责组建骑兵营了!”

友玲听后,心中不免疑惑:赵政委一直因为组织规定要对归侨予以照顾,不肯让李林上前线,这会儿怎么又松口了呢?看来情势真是愈发严峻了。“友玲,友玲,你跟我一起去吧!”对于李林的盛情邀请,友玲从来是拒绝不了的,谁叫她们是最好的战友呢?

刚到雁北的时候,她们人生地不熟,好在组织上派了屈健同志做联络员,帮着解决了好些事。终于,从本地新招的战士们走上了训练的正轨,与此同时,对战马的需求却愈发迫切了。就在此时,苏友玲收到了前线侦察员传回的消息:不日将有一小队日寇骑兵途经后山沟。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友玲马不停蹄地带着消息去找李林,此刻她应该在训练战士们的枪法。当友玲赶到村里的临时靶场时,大家正在歇息,刘大娘和其他几位村里的大娘带着水过来慰劳将士们,她的女儿二妞抢过哥哥大虎的军帽戴上,兄妹闹成一团。过了一会儿,娘俩就跟其他几位大娘离开去为八路军战士们洗衣服了。友玲也不含糊,随即就把这个消息告知李林。

大家听到这个情报后,无不面露欢颜。特别是大虎同志,即刘大娘的儿子,更是抢着要冲在前头。众人士气高昂,看得李林也是信心满满,大家都嚷嚷着明天定要痛击敌寇、夺取战马!

第二天清晨,大家便早早做好准备,埋伏于后山沟两侧,万事俱备,只待日寇骑兵队进入包围圈了。不一会儿,几道黄色身影逐渐出现,战士们心头不由都浮起两个字:来了!”随着日寇骑兵的不断行进,呯!”也不知是谁打响了第一枪,烽火瞬间燃起了。令教导员李林始料未及的是,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而战士们缺乏有效的作战指挥,致使战况急转直下,李林再三权衡后不得不下令撤退。

这场“小小”的伏击战中,多位同志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英勇无畏的大虎,为了掩护大伙撤退,留下力敌日寇,以一杀四,壮烈牺牲。

(四)

后山沟伏击战失败撤退后,李林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友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此时的伤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劝慰,但情势刻不容缓,要给李林下一剂猛药!作为李林的亲密好友,她清楚李林一直与联络员屈健有书信往来,李林钦佩屈健的本事甚至有点儿朦胧的爱意,于是她觉得请屈健来做做李林的思想工作,或有奇效。

令友玲意外的是,屈健在收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就星夜驰来了。看来,这段感情也并非妾有意而郎无心。她刻意为二人制造独处空间,希望屈健能够“唤醒”那个自信、果敢的李林。友玲放不下心,自然也没走多远。她隐约听到屈健代表组织批评了李林的擅自行动和指挥不力,但又以他个人角度安慰和鼓励李林,在这双重作用下,李林终于重振旗鼓并决定上门慰问刘大娘一家。刘大娘一家本就三口人,如今大虎牺牲,只剩二妞一个女儿了。面对老泪纵横的刘大娘,李林更觉痛心不已。大娘问起大虎牺牲的情形,李林应道:“他是个好汉子,一个人杀了四个日本鬼子。”随后,她便拿出了大虎在战场上唯一的遗物———那顶军帽。二妞瞧见后不禁再度泪湿:“我不戴你军帽了,不戴了,哥你回来好不好……好不好……”“大娘,都怪我侦查不力、指挥不当,都怪我。”李林愧疚道。“不怪你,不怪你。”大娘止泪应道。“大虎不在,以后我来孝敬您,我就是您女儿,您就是我母亲!”李林边跪边说,大娘却什么话也没再回,只是紧紧抱住了李林。

突然,二妞毅然戴上了那顶破了一角的军帽,对刘大娘跪下并郑重道:“娘,我要加入八路军,为我哥报仇、替我哥完成他没完成的心愿。”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窗纱,洒在少女泪痕未干的脸上,那是名为希望的种子发芽的样子。大娘只是说:我老了,管不了你了,管不了了……”

自那之后,村里的靶场上又多了一位刻苦训练的女战士。

不久之后,机会再度出现。李林等人乔装打扮后接近一位日伪军的军火商,在友玲和二妞的配合下,成功率领部队全歼敌军、夺得战马,骑兵营宣布正式建立!

自从配备充足的战马后,李林所率领的八路军骑兵营威震雁北,多次袭杀日寇、夺取物资,立下了赫赫战功,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这期间,在赵政委有意撮合、亲自做媒下,李林与屈健也是水到渠成地完婚了。友玲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她见证了两人一路走来的烽火情缘。同时,她也似乎完全淡忘了,她是苏有灵。

(五)

由于李林率领的骑兵营多次打击了敌军的计划,恼羞成怒的日寇决定对雁北实施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又是一次反“扫荡”的战斗结束,友玲急忙跑到了李林身边,搀扶着她下马。“你说说你,怀孕了还这么折腾,这怎么能行啊!”友玲不由埋怨道。“嘘 ~ 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李林左顾右探,小声应着,“你可得帮我瞒好,不然不说屈健,就是赵政委也不会放我出去的。”“可你这马上要三个月了,到时候显怀了怎么办?”“能瞒多久瞒多久,现在日寇扫荡得紧,骑兵营如果临阵换帅,那可要命。”友玲见她用最轻松、俏皮的语气,陈述着最沉重、无奈的现实,更觉心疼,但也佩服。“不好了!鬼子在雁北倾巢出动了,一路伪军都没落下!”随着传讯员的话语,她们两人相视一眼,便知问题严重了!“李林同志,赵政委同意了你的请战要求,由你率领骑兵营掩护机关后勤的转移!”“请战要求?你……”友玲听着,目光由传讯员转向了李林。但她知道,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我跟你一起去。”友玲继续说道,但不是请求,而是告知。

战场上枪弹横飞,一个又一个骑兵营的战士接连倒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机关后勤和人民群众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噗”的一声,李林的右臂中弹了!眼看越来越多的敌军包围了上来,友玲来不及思考,连忙冲到李林身前。“你的骑术很好,快骑上战马,带着孩子突围出去。快!”“可是……”“快点走!如果你还不走,我就开枪了!”“不行,我不走,就算你开枪打死我,我也要死在战场上!”“快走!不走的话,我向自己开枪了!”说着,友玲把枪抵在了自己头上。“可……”这次,李林犹豫了。“走!”友玲一边吼着,一边把她推上马背,随即一掌拍向马屁股。“啪”一声清脆的响声,战马受到刺激后飞速向外边冲去。她看着远去的一人一马,满意地笑了。李林双目通红,回头望向友玲所在的地方。“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那儿炸开。

战士苏友玲,壮烈牺牲了!

(六)

再次睁开眼时,苏有灵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剧院,老苏头在一旁看得入神。原来芗剧已演了大半,台上正演的是苏友玲为了掩护李林而牺牲的一幕。她浑身一震,充斥着一股不真实性,好似刚刚炮火焚身的痛苦不曾有过。但她还是紧紧盯着台上的场景,猜想在她的掩护下,李林应该能够带着孩子撤离了吧?

代表机关后勤已安全转移的三颗信号弹放上了天幕,那是屈健亲手放的,而台上的李林却不在他身边。原来,她从来就没抱着生还的希望来参加本次行动。在友玲牺牲后,她继续吸引敌人的注意,成功带着敌人的大部队远离转移方向。

在看到那三颗信号弹时,李林笑了,笑得很开心,笑得很无畏。仿佛她看到了,看到了我们成功击退侵略者、看到了未来的新中国。她转身投向悬崖,毫不犹豫,仿佛她不是去叩响死亡的房门,而是拥向她的革命理想主义世界。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为属于她的故事画上了血色的句号。

出了剧院,苏有灵还是泪流不止,苏姥爷虽感诧异但还是拍了拍她的背,安慰道:“好啦好啦,都看完了,过去啦,过去啦。”然而,只有苏有灵自己心里清楚,过不去了。无论她是苏友玲,还是苏有灵,这注定是她人生中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

后来的某一刻,苏有灵突然就明白了,终有一刻,人会决定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芗剧剧里含萃,尽抒人间苦乐,怎知此身戏里戏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