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比,Sb2S3太阳能电池在无毒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但其功率转换效率普遍在6%-7%左右,其效率仍亟待提高。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三维分布界面异质诱导Sb2S3薄膜取向结晶的策略;通过在三维分布的电子传输材料(ETM)通道表面引入PbSe纳米颗粒薄膜, 诱导Sb2S3薄膜的[hk1]方向择优取向结晶,同时实现ETM /Sb2S3界面缺陷的双向钝化与能带结构优化。最终获得8.06%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 这也是Sb2S3体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该研究为Sb2S3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设计,Sb2S3的结晶动力学调控, 表面和界面的光电性能调控,以及界面材料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
(电子工程学院 汤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