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杰出校友、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宣讲团成员
苏德矿、孙明霞返校作专题报告
淮南师范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现场
向退休教师宣传医保政策
2024年,学校党委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咯,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创新人才引育稳用机制、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各支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涵养高尚师德,培养“大先生"
强化顶层设计。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先后出台《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淮南师范学院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等文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邀请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孙明霞园长等全国师德模范人物作师德宣讲,弘扬教育家精神。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师德集中学习教育”等专题网络培训,专任教师学习完成率达100%。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在教师引进、评奖推优、人才项目等方面突出师德“第一标准”。在校园网开辟“舜耕人物”“光荣从教30年”专栏,对优秀教师进行广泛宣传,多位教师典型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凤凰网、澎湃新闻、安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举办师德主题征文,师德演讲比赛和老教师荣休仪式,丰富师德教育载体,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第十二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23人,省级教坛新秀35人,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团队20个。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引育稳用并重,构“蓄水池"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人才培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严把引才进口的同时,拓宽引才、聚才的平台、载体和通道。与高校人才招聘网、硕博人才招聘网、硕博招聘网等机构合作,先后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参加招聘会81场,利用现有科研平台“以巢引凤”,以才引才。
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多层面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学位,累计已有50余名教职工在职攻读国内高校博士学位。提升发展动能,提高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搭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师成长发展梯级,实施分层分类培养,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2024年报到高层次人才101人、引进学术副校长1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25人,博士占比达31.25%。1人人选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获批2024年度中青年教师培养项目,2人人选青年拔尖人才,1人被评为领军人才教学名师,5人获批高校理工科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计划项目,2人被选派为“科技副总”推荐30余人次进入各类人才库及项目评审。85人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215人评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72.08%),实践能力培训考核优秀等次5人,合格53人3名博士后顺利出站,2名博士后完成中期检查,1名博士进驻开展研究。
坚持改革第一动力,完善评价体系,激发“新活力”
建立分类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学科和岗位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实施不同的评价办法,分类分层对人才进行评价。树立“业绩优先"导向,分别建立教学为主型教师、科研为主型教师、教学科研兼顾型教师、辅导员等群体的分类专业技术评价机制。遵循高等教育办学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科学设岗、聘期管理、分类考核、动态调整”的思路,构建良性用人机制。2024年共1308人参加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238人。
深化职称评审改革。2024年对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了系统修订,建立“杰出人才职称直通车"制度,设置专项优先指标,引导教师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与高峰培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双特色”项目建设等争先创优对于有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教师,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推荐后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择优评定。近三年,晋升教授26人,副教授69人,高级实验师3人,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各层次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实施“舜耕学者”遴选计划,设置硬杠子,助力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向上发展提供更多阶梯,选拔推荐省级青年拔尖人才评选,2024年2位教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1人人选领军人才。开展最美教师、最美教育工作者和科研标兵等评选活动,2024年评选出6位最美教师、5位最美教育工作者和10位科研标兵,发挥优秀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激励教师自觉涵养高尚师德,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真心实意留才,织密“服务网”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工作和生活双维度人才保障体系以贴心和用心留住优秀人才,让人才动心、放心和安心,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为新入职的41名高层次人才提供岗前培训,解决17人校内住房问题,向37人发放2110.5万元安家费,为156人申请56.16万元生活补贴,协助23人配偶安置及11名人才子女就学。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落实绩效工资分配制度,2024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合理提高缋效工资基本盘,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时发放省委综合考核一次性奖励,调整提高教职工住房公积金基数。
夯实各种社会保障。20(下转二、三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