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开窗,黄河水裹挟着千年的涛声漫进耳畔,这是独属于兰州的晨曲。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总觉得故乡像一本装帧古朴的线装书,书页间夹着羊皮筏子的号子,洇着牛肉面的醇香,每翻一页,都能抖落出细碎的光阴。
黄河,是兰州的灵魂。它从城市的西边奔腾而来,一路浩浩荡荡,贯穿整个市区,将兰州分为南北两岸。河畔的风情线,是兰州人最爱的休闲去处。清晨,老人们在这里晨练,打太极、舞剑,一招一式间满是生活的悠然;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散步的人们沿着河岸,享受着这惬意的时光。中山铁桥横跨黄河,它就像一位沧桑的老者,见证着兰州的历史变迁。百年来,它经历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无数兰州人的回忆。
兰州的美食,是这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名片。兰州牛肉面,那是兰州人早餐的首选。清晨,走进一家牛肉面馆,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桌,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色彩诱人。吃上一口,面条筋道,汤汁鲜美,一天的好心情就此开启。除了牛肉面,还有手抓羊肉,鲜嫩的羊肉,配上椒盐,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酿皮子口感爽滑,酸辣可口,是夏日消暑的佳品;甜醅子则散发着淡淡的酒香,清甜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这些美食,是兰州人味蕾深处的眷恋。
兰州虽地处西北内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甘肃省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宝库。在这里,你能看到闻名遐迩的铜奔马,它那矫健的身姿,飞扬的气势,仿佛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还有那些精美的彩陶,带着远古的气息,展现着兰州悠久的文明。《读者》杂志,更是兰州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它从兰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温暖的文字,滋养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小时候,家中总会订阅《读者》,我常常沉浸在那些优美的文章里,感受着文字的力量。如今,读者博物馆的建成,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读者》的发展历程,也成为兰州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书页翻过新世纪的篇章,黄河之滨的轮廓悄然改变。银滩大桥的霓虹与白塔山的灯火交相辉映,地铁呼啸着穿过黄河底的隧道,新区的风车在蓝天下缓缓转动。但老城的韵味从未消散——巷口的酿皮摊还支着褪色的蓝布伞,早市上的羊皮鼓依然敲得清脆,滨河路的垂柳下,总有人支起马扎,摆一盘象棋消磨整个下午。
这座城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美不在高楼广厦间,而在时光浸润的细枝末节里。黄河水日复一日地流淌,牛肉面的香气年复一年地飘散,那些浸润在岁月里的记忆,早已化作血脉中的乡愁。“兰州是本读不完的书,每一次重读,都能在字里行间发现新的温柔。” (马安慈)
城市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