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大的荷花再次粉透梦溪,当教学楼的铃声最后一次为某个班级响起,当学士服与学士帽的影子在夕阳下拉长———我们知道,又一场青春的告别,正在悄然发生。
还记得吗?大一那年,我们围坐在操场,用手机闪光灯代替星星,为演唱的同学喝彩欢呼。
大二暑假,几个人披上队服,在“三下乡”路途中有说有笑。
大三的“百团大战”,热热闹闹的博学广场,有人用镜头记录下你的欢喜。
大四的论文答辩前夜,灯亮到凌晨三点,你趴在数据堆上睡着,睫毛还沾着咖啡渍。
这些梦,像歌词里写的“折纸飞机”,轻盈却充满力量。
毕业季的离别,何尝不是一场“爱的故事剩听说”?
食堂阿姨记得你总点的那个小面,笑眯眯地望着你说“还是老样子?”宿管阿姨最后一次查寝,盯着空荡荡的床铺说“这帮孩子终于长大了”
但有些梦,注定只能走到这里。有人选择回乡工作,有人走向新的求学道路,还有人规划着未来的方向…这些“放手”,是我们对过去四年的想念。有些梦虽然无法实现,但它们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星光。
毕业典礼的钟声,像一场庄重的仪式,宣告着我们的分离。
这种告别,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精神世界的一次突围。当我们走出校门,就像被投入湍急河流的木舟,要独自面对现实浪潮的冲刷。或许会在求职碰壁时怀疑自我,在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中感到迷茫,但这些疼痛恰恰是成长的催化剂。
破茧的蝴蝶,挣脱束缚的过程虽痛苦,却被赋予飞翔的力量。初入大学时,我们连小组汇报都会紧张到声音发颤;如今,面对复杂的课题研究、激烈的学术辩论,却能沉着应对。这种蜕变的背后,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是同窗间的真诚鼓励,更是无数次自我突破的勇气。我们在大学积累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面对未知的勇气与智慧。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最珍贵的不是“实现”,而是“共同冒险”的过程。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荆棘,或许会经历无数次跌倒与爬起,但请记住:真正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侵蚀,却依然绽放着艺术的光芒,我们的人生也将在挫折与磨砺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愿我们带着在校园里滋养的理想主义情怀,在现实的土壤中扎根生长;愿我们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无论未来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子,不要丢失对世界的好奇与善意。因为,青春最好的结局,不是完美无缺的落幕,而是带着这份炽热,继续奔赴下一场星海。
(李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