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记忆里的端午从来都是安静的,没有南方赛龙舟时那般锣鼓喧天、千舟竞发的盛况,有的只是阳光下粽叶的清香,丝丝缕缕飘散在北方清晨微凉的空气里。
记得每到端午奶奶都会提前一天把粽叶准备好,第二天就早早起床开始包粽子,晚起床的我只要走到厨房门口便能闻到一股熟悉的粽叶香。在我的童年印象里,奶奶的手总是很巧的,她能在残破的衣服上轻易绣出一朵朵灵动的鲜花,也能游刃有余地做出许多道工序复杂味道鲜美的佳肴,正因如此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奶奶做事情时坐在她身边,亲眼看着她如何用那双印满岁月痕迹的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对那时的我而言的“鲜活的奇迹”。
仲夏日长,明媚的阳光透过我们身后的窗户落满整间屋子,金色的光斑如花间的小精灵般在粽叶间穿梭跳跃,传递着端午的祝福。奶奶坐在阳光下,光影交错间,她双手翻飞将甜润软糯的馅料塞入翠绿欲滴的粽叶,将整个粽子都塞得圆鼓鼓的,乍一看上去就像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最后习惯性地加上一颗新鲜的红枣,每到这时奶奶总会笑眯眯地指着那颗红枣对旁边的我说:“红枣是补气血的,小孩子可要多吃点,对身体可好了!”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用彩色丝线将粽叶捆扎固定好。如此流畅的一套动作下来,一个圆润可爱的粽子就这样制作完成了,而奶奶又往往是动作很快的,几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桌上便站满了一排又一排可爱的“粽娃娃”。
粽子包完了,下一步便是下锅了,这也是我童年时最盼望的时刻。
每到这时全屋都飘散着煮熟后粽子的甜香,而我总是第一个冲到锅边的人。还不等奶奶将粽子盛进碗里便迫不及待地上手抓一只来吃,哪怕被烫得呲牙咧嘴也不肯放手,仿佛一放手粽子就会自己跑了一样,以至于奶奶一看见我这幅火急火燎的样子总免不了笑着调侃我:“真是一只小馋猫!”
如今,又是一年仲夏,又是一年端午。
家里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随着记忆的复苏仿佛依旧具体可感,清晰如昨日,可记忆里的奶奶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她因年事渐高已经许久不做粽子了。记忆里的孩子也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推移,当初那个跟在大人身后咿呀学语的稚童如今也远离家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年少时每逢佳节必会团圆欢聚的一家人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慢慢散落在全国各地,“相聚”终于成了一年仅有一次的奢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又是一年端午时,纵使相隔万里,我依旧携艾相望,惟愿亲人故友仲夏逢良辰,岁岁常安康,事事皆明朗,所愿皆所成!
(作者为文学院202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