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南湖岸边,望着那艘静静停泊的红船。阳光洒在船身上,将那一抹红色映照得格外鲜艳。湖水轻轻拍打着船身,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
“小伙子,也是来看红船的吧?”
我转过头,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握着一根竹制的烟斗,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是啊,老人家。”我点点头,“我是来采访红船故事的。”
老人眯起眼睛,目光投向远处的红船:“我在这南湖边住了一辈子,每天都要来看看这艘船。你知道吗?我父亲就是当年划这艘船的船工。”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没想到能遇到当年船工的后人,这简直是意外的惊喜。
“那是1921年的夏天,”老人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沧桑,“我父亲说,那天特别热,湖面上连一丝风都没有。一群年轻人租了这艘船,说是要游湖赏景。我父亲当时就觉得奇怪,这么热的天,怎么会有人来游湖呢?”
我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老人抽了一口烟斗,继续说道:“那些人上了船,我父亲就在船尾划桨。他们说话声音很轻,但能听出是来自全国各地。有湖南口音,有湖北口音,还有江浙一带的……”
老人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夏日。
“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我父亲说,那雨大得像是要把船掀翻。但船舱里的那些人却浑然不觉,他们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地讨论着什么。我父亲听见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革命’……”
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画面:风雨飘摇中,一群年轻人为了理想而热烈讨论。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一刻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雨越下越大,雷声轰鸣。我父亲说,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这些人不是在游湖,他们是在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啊!”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我望着那艘红船,突然觉得它不再只是一艘普通的木船。它是火种,是希望,是照亮黑暗的明灯。
“后来呢?”我忍不住问道。
“后来啊,”老人擦了擦眼角,“我父亲一直守着这艘船。他说,这艘船承载着中国的未来,一定要好好保护。再后来,我也成了这艘船的守护者。”
夕阳西下,湖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红船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
“这些年,我见过无数人来这里。”老人说,“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他们站在这里,望着红船,眼中都闪着光。那一刻,我就知道,红船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我翻开笔记本,记录下老人的话。突然,一阵清风吹来,湖面泛起涟漪。我仿佛听见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声音,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
“年轻人,”老人拍拍我的肩膀,“你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要记住,红船不仅是一艘船,它是一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郑重地点头。远处,一群少先队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红船。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崇敬之情,红领巾在胸前飘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灯光亮起,将红船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中。我站在岸边,久久不愿离去。
“要闭馆了。”工作人员提醒道。
我最后看了一眼红船,转身离开。走出纪念馆时,我回头望去,红船在夜色中依然熠熠生辉。它静静地停泊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下一个百年的启航。
走在南湖边的林荫道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我想起老人说的话:“红船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是的,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长征路上的坚定步伐,是改革开放的勇气担当,是新时代的追梦力量。
夜色中,我仿佛看见无数共产党人的身影。他们中有为革命献身的先烈,有为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的先驱,有为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的开拓者,还有为新时代奋斗的追梦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掏出手机,给编辑发了一条消息:“我找到最好的故事了。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
远处,南湖的波光依旧闪烁。红船静静地停泊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我知道,这艘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船,将继续引领中国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为文学院202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