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西师范大学 - 《江西师大报》

用“跨学科”打开“获奖”新姿势

作者:本报记者 虎小娟 张宏秋 王佳靓 谭熙    
2025-05-30     浏览(11)     (0)


编者按  师大校园里,莘莘学子怀揣理想与热忱,于成长沃野播撒希望之光。会计学、体育教育、心理学……不同专业的底色在此交织。因为热爱,我们跨越学科界限,让多元思维碰撞出无限可能。关于“跨学科”竞赛,我们有话说:“跨学科之界融学科之趣。在知识的广袤宇宙里,学科不再是孤立的宇宙,而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星系”。

寻息有道  拓界无涯

突破信息孤岛,寻找自己的赛道。

Question1:参加跨专业比赛有哪些渠道?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杨瑞

我曾通过咨询英语课老师参加了“江西师范大学中外影视经典口语画屏第1季配音大赛”以及通过“赛氪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项目。所以想要参加竞赛的同学可以关注校内资源平台,包括学校官网、教务在线官网、各学院的讲座以及社团活动、咨询任课老师或同学;关注专业竞赛信息网站,包括但不限于“我爱竞赛网”“赛氪网”等;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学工在线”等。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QQ群里跨校组队招募消息。我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在一个竞赛群看到化学与材料学院同学发布的招募贴,主动联系后组成了文理结合的团队,不同专业背景碰撞出的创意反而成了项目亮点。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李龙权

向有竞赛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相关竞赛的参加方式等具体信息。平时我也会关注一些和新媒体、影像创作有关的比赛平台官方号,比如“大广赛”“好创意”“NCDA”等。

夯基固本  广纳新知

真正的智慧不是死板的积累,而是灵活运用所学,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方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Question2:如何储备跨专业、跨领域的比赛知识?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杨瑞

以“中外影视经典口语画屏第一季配音大赛”比赛为例,首先,了解比赛的基本知识和流程,精准解析评分规则,积极向学长学姐汲取经验;其次,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组队,然后和队友寻找相关视频资料进行练习,模拟还原视频配音原声,体会情境感觉和感情,如果有条件,我们还会将模拟视频发送给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进行评析,最后分析总结自己的经验。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储备跨领域知识需要主动出击。我通常会通过慕课平台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再结合行业报告和论文了解前沿动态。我在准备人工智能设计赛时,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白天跟着哔哩哔哩网站的up主学习Python,晚上学习《机器学习实战》,周末与团队里的工科生在图书馆交叉补课,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让我快速搭建起知识框架。

Question3:跨专业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以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我的会计学专业发挥了独特作用。团队研发可降解餐盒时,工科同学专注技术突破,而我通过构建动态财务模型测算成本曲线,用本量利分析法找到原材料替代方案的最优解,还将税务筹划知识融入商业模式设计,使项目在路演时既展示技术亮点,又呈现清晰的盈利路径。评委特别称赞“财务风控模块比很多商业计划书更专业”,这让我明白数字能力可以成为跨界的桥梁。

心理学院  2022级心理学(计量心理学拔尖人才实验班)钟紫怡

学会运用学科思维,学好专业的理论知识,寻找共性。以我的专业为例,我的专业偏向数理,我本身又参加数模比赛,所以我的专业素养帮助我在数模比赛中迅速理解队友的想法,和队友配合默契。虽然很多数学模型并不是我这个专业学到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积累,然后掌握了一些理科素养,再把它利用到数模上就能更好地理解。

克阻进阶  向优而行

竞赛不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人格、信念的磨砺,它让我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最终蜕变成更加坚韧且精神富足的人。

Question4:在竞赛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分享吗?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互联网+”比赛的经历是最难忘的,路演前两天团队的主答辩人突发高烧。作为财务负责人的我连夜接手商业逻辑讲解,连续36小时对着镜子练习台风。决赛当天,发烧的队友挂着退烧贴坚持完成原型演示。这场“高温挑战”让我看到,危机中的团队韧性才是竞赛真正的奖赏。

国际教育学院2021级商务英语(跨国商务)肖文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省赛过程中等网评结果的那一个小时,大家都围着电脑等,虽然有说有笑,但心里其实都很紧张。这个项目我们是从零做起,所以团队的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最后宣布我们顺利晋级,大家围着电脑欢呼了很久,这是我最珍惜的时刻之一,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所在。

Question5:比赛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应如何克服?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最大的挑战来自知识盲区。在金融科技大赛中遇到区块链技术应用难题,我们组三个文科生对着智能合约代码发愁。后来通过学院牵线找到经管系教授做指导,又在GitHub上联系到开源项目作者远程答疑,最终结合案例分析找到了简化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教会我,承认不足并及时求助也是核心竞争力。

国际教育学院2021级商务英语(跨国商务)肖文婧

比赛时最大的困难是心态问题,每个竞赛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尽人意,所以在没有达到心理预期的时候,如何控制焦虑的情绪是很大的困难。我的处理方式是多和朋友聊天缓解并且及时投入到下一个竞赛项目中,避免自己因过度焦虑而产生懈怠心理。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  李龙权

最大的困难还是跨专业沟通。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存在着些许差异,初期会有一些理解偏差或信息不对等。但我们后来通过建立清晰的任务分工,定期开会同步进度,把专业术语转换成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慢慢形成了默契,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未雨绸缪  遇事从容

凡事提前做准备,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才能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

Question6:比赛答辩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体育学院2022级运动训练刘骏阳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足够了解这个项目,要知道这个项目生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打磨答辩稿,用最精简的文字回答出足够全面的观点和方法。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杨瑞

首先,要有基本礼仪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检查着装、结束语、团队配合思路的梳理等。其次,将核心内容在脑海里从始到末梳理一遍,确保答辩时遇到知识储备内的问题不漏答。最后,将答辩材料检查、并优化细节,减少失误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在正式答辩前,进行模拟训练,把控好自己的答辩时间并培养自己以跨专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凡事先一步,是真正的负责。答辩准备要像导演排戏一样细致。我们通常会制作三套不同时长的演示方案,用手机录下每次模拟答辩的全过程,然后反复打磨。特别会注意设计一些“记忆点”,让评委传看时能自然引出核心创新点。队友间还要预判20个可能问题,互相扮演评委,训练临场反应。

Question7:在答辩场上评委问到一些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怎么办?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杨瑞

我们要冷静应对,不露怯场,将问题引入自身已知的熟悉部分,灵活转化知识;如果实在不会,我们要坦诚面对,虚心请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会,禁止谎编瞎造,不脱离实际、不消极回答。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ISEC)陈艺灿

遇到棘手问题时,我会先复述并确认问题,这既能争取思考时间,也避免答非所问。有次被问到专利细节,我坦诚回答“这部分由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队友主要负责”,同时递上准备好的技术参数附录,既展现了团队协作,又用补充材料化解了尴尬。

城市建设学院2020级建筑学李芝瑶

学会实事求是,是答辩准备的第一步。但也尽量不要那么“暴露自己”。比如我被问到细节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就会转换成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该细节也同样是运用了这个理念来做,这样就把它巧妙融到主线上来。

经验传薪  寄语筑梦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Question8:有什么建议给正在准备竞赛的同学吗?

体育学院2022级体育教育杨瑞

明确自身定位,放大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价值;进行足够的知识准备;组队时发挥“火眼金睛”,让团队功能互补;主次要分明,更加注重实践性;控制试错成本。

国际教育学院2021级商务英语(跨国商务)肖文婧

勇敢尝试,主动学习。勇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其次是对自己始终保持高要求,把每一件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持好乐观的心态,不用过于焦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