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江职评论

5000块“买”教训:咋就没拦住这个局?

作者:文/詹雨鑫    
2025-05-30     浏览(20)     (0)

5000块钱对大学生意味着啥?够几个月的生活费,够买台新电脑,可一位同学却用它买了堂学费昂贵的“防诈课”。最近她的遭遇,撕开了咱们大学生防骗意识的口子——学校天天讲反诈,为啥一碰到“高回报兼职”,还是落入陷阱了?

骗局“心理套路”有多深?里面全是“人性拿捏”:先给你预支2000块工资,让你放松警惕;接着说“账号冻结”要充值解冻,再拿“三倍赔偿”吓唬你。就这么着,同学8次转账5000多块,好在最后反应过来被骗了。骗术高明?是咱中了“沉没成本”的招——钱越投越多,越不甘心收手,总想着“再试一次就能回本”,结果越陷越深,令人惋惜。

天天讲反诈,为啥还翻车?新生入学就开始学防骗,班会讲、宿舍讲,“不轻信、不转账”,耳朵都听出茧了。可真碰到“月入2000当模特”的好事,为啥就把提醒抛脑后?抵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就像知道闯红灯危险,可看着没车还是想抢几秒——反诈教育缺的不是口号,是让大家把“这事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警惕,刻进脑子里。

想赚点零花钱,咋就这么难?毕业生想兼职补贴家用,本是好事,咋就成了骗子的“提款机”?这背后藏着个现实问题:好多同学在社交平台上找活,可正规公司谁会让你“先交钱再干活”?咱得记住个硬道理:真能赚钱的活儿,不会追着你喊“零门槛高工资”,“要入职先掏钱”的,是坑!

防骗其实就两招:一是等、二是问。下次碰到“轻松赚钱”的好事,先做两件事:一是冷静地用常识挑刺,拿出手机查一查公司资质,问问学长学姐有没有这回事;再想想看,要是真有“拍拍照就月入2000”的好事,为啥轮到你?正规公司招人,哪会让你先交“解冻费”?二是张嘴多问几个人:转账前给辅导员打个电话,跟爸妈视频聊两句,旁观者、局外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就像这位同学说的,当时要多问一句,5000块说不定就保住了。

5000块买个教训,代价有些大。但如果能让大家明白:防骗不是“会不会中奖”的运气问题,而是每个选择都要三思而后行的必答题,这钱花得才不那么冤枉。我们都要带点“怀疑精神”:好事来得太容易,背后多半有猫腻!真要掏钱之前,先给信任的人打个“防骗热线”。青春路上坑不少,面对各种诱惑和风险,咱都得保持清醒,别让骗子拿“梦想”当幌子,掏了咱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