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学院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扎根九载,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教学骨干,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用拼搏书写精彩篇章。他就是黄博,一位在山东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绽放光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
精研教学 初露锋芒
从一名工学博士到高校教师,刚入职时,黄博面临的挑战诸多。课时量大、课程种类繁多,缺乏专业的师范训练,课堂组织能力也亟待提升。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前辈同事的帮助下,他迅速适应教学环境,观摩优秀课堂、打磨教学能力,黄博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教学节奏。他从关注“怎么教”转向思考“为什么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在《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中,他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绘制流程图,培养严谨细致的工程品质;在《土力学》课程中,他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千锤百炼 赛教相长
拿到学校 2024 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黄博进入了省青教赛的备赛阶段。备赛初期,黄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校组织了 3 轮严格的指导与遴选,校内外专家从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展示到教态语言,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黄博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设计的精妙与课堂展示的艺术。面对专家犀利的点评和自我否定的困境,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与成长。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不断调整心态,优化教学设计,最终赢得了宝贵的初赛名额。
课堂实录时,状况频出。录制放在了晚上,课件第2页的动图却无法播放,反复调整设置、更换设备等方法均无法解决。他迅速调整心态,冷静下来,经过一夜的修整,他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自己的心境达到了最佳状态。在同学们的全力支持下,他顺利完成了课堂实录,为接下来的决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决赛备战,精益求精
年初,黄博顺利进入决赛。整个寒假他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备赛之中。为了充分准备,他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对 16 个教学节段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反复演练。学校再次邀请校外知名专家进行指导,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让他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在备赛过程中,黄博深刻体会到了“底气足”的重要性。他深知,底气来源于教学设计的扎实有效、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课程思政的润物无声以及板书课件的配合得当。为此,他三易其稿,对教学设计的框架进行了科学构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设计模式。内容撰写上,他结合专家意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10万多字的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的设计同样倾注了黄博的大量心血。从配色到排版,从素材整理到内容设计,他都在无数个深夜中默默付出。为了更好地展示效果,他亲手制作了教具,对板书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演练过程中,他不断吸收好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曾经有一天,他讲了23个20分钟的比赛节段,这种近乎疯狂的演练让他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也为决赛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比赛时,即使抽签抽到了下午场的第一个,他也没有过多地紧张,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
厚积薄发,教学相长
比赛结束后,黄博深感收获颇丰。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他深刻体会到,优秀的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生态的构建者。这次教学比赛让他真正理解到,教学能力的提升是理论素养、实践智慧与工匠精神的共振。
同时,他也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以及学生们的积极配合,都是他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他深知,教学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他将继续与同事们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继续秉持初心,匠心筑梦,为学生的梦想护航,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