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理工大学 - 《青岛理工大学报》

图片新闻

2025-04-15     浏览(8)     (0)

本文介绍了学校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创新资产管理体制等,旨在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同时,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和奋斗,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上接第二版)

一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全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支持力度。在人才引进方面,今年尤为强调团队引才的重要性。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并充分尊重团队负责人的意见,开放人事处的招聘平台供所有团队负责人使用,使其能够实时查看应聘者信息,按照团队发展方向精准筛选优秀人才,为团队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灵活、包容开放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促进老师们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将不断完善岗位分类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针对教学科研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实行差异化管理,老师们可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发展意愿自主选择合适的岗位。擅长教学的能够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专注培养优秀人才;精于科研的可以潜心钻研学术问题,推动科研创新;或者从事管理服务工作,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一制度,激发全体教师的干事创业热情,使大家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找准自身定位,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在适合的“赛道”上施展才智,最终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为确保激励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将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分配与教职工对校院发展的贡献度紧密结合,切实体现“贡献越大、回报越多”的激励导向。希望大家努力成为“学校离不开的人”,而非“离不开学校的人”,形成教职员工与学校相互成就、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优化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坚守三个重要原则:一是“钱要花在刀刃上”,二是“花一分钱要有一分钱的成效”,三是“提高投入产出比”。从学校的财务现状来看,2025 学校总收入与兄弟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财政形势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按照“保平力增”的原则,确保所有人员经费支出标准等于或高于 2024 年标准,并于去年 7 月份起调整工资标准并进行了补发,旨在让教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为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学校今年专门设置了发展改革类经费,比去年翻一番,并将“项目化”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形成“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的工作落实模式,重点支持学校公共测试平台、人才引育、急需教学科研设备以及事关学校发展改革相关项目。按照学校统一规划,突出“智能 +”“绿色 +”和交叉融合,深化改革、做大增量、促进发展,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出实际效果、产生实际效益,实现资源向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的有效倾斜。此外,2025 年学校将积极探索自主财权的实施路径,制定并完善相关文件和方案,计划有重点的逐步向二级单位下放财权。在财权下放的条件下,学院将在预算框架内享有自主支配经费的权利,合理规划“多少钱去买油、多少钱去买米”,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各职能部处和学院要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财务条件。

三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创新体制,提升资产使用效益。要实现资产配置与学校重大成果产出的紧密结合,持续推进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益。具体而言,要进一步推动学校房产资源的盘活利用,加强房屋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加快市北校区闲置房产资源的盘活进程,确保山东路大学生公寓改造建设项目按时完成。同时,深入开展教学院部房屋有偿使用试点工作,修订学校文件,充分挖掘校园资源的潜力。自去年 7 月份起,学校已在 5 个学院开展房屋有偿使用试点工作,目的是促进学校资源配置高效流转,全方位满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需求。

三是要明白“怎么改”,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校院二级管理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学校作为改革的引领者,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改革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是重中之重,学校将研究生招生指标、人才引进、绩效分配、房屋配置与费用减免等关键资源,与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产出以及科研平台建设紧密挂钩,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联动效应。具体而言,团队在研究生指标的争取以及学科平台建设经费的获取上,将主要取决于其实际贡献和建设成效。通过这种以实际成果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激励各团队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中。为切实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学校今年将加快推进公共测试平台和土木实验室的实体化独立运行。广泛征集各科研团队和教师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师生需求,确保平台建设能够精准对接实际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职能部处作为校院间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学院改革提供针对性的“订单式”服务,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的指导,深入调研学院的发展需求,确保下达给学院的各项指标既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又能充分满足学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校整体发展与学院特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各二级学院作为改革的主体,要充分解放思想,正确区分常规工作和改革举措,形成“用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和导向。在本次会议中,我们将审议新修订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学院务必严格贯彻执行,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避免改革流于形式,沦为纸上谈兵。同时,学院要充分凝聚改革共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发挥学院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鼓励大家积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学校办学活力的源泉在于各教学院部的活力,而各教学院部的活力又取决于包括在座各位代表在内的每位教职员工的活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只有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管理增效,即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事业快速发展。总目标聚焦多维度协同推进,涵盖多渠道筹资、内控制度强化、管理服务效能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等关键领域,以智能化手段赋能教育治理,全方位完善办学软硬件条件,从而为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筑牢根基。2025 年学校办学收入力争达到 18.2 亿元。在校园建设与信息化推进方面,加快推进临沂新校区建设,确保今年暑期顺利搬迁启用;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一张表”工程,完成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整合,致力于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真正达成“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目标。同时,加快人事类、科研类、教学类、财务类、学工类、资产类数据与学校全域数据中心的数据对接,确保信息化系统应接尽接;完成财务报销数字化、实验室监控、后勤数字化、学生归寝、智慧教室等重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优势,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重点推进一系列民生工程:为改善教职工就餐条件,积极筹建教职工食堂;为方便师生出行,东门开设正加快推进;针对夏季教室闷热问题,及时启动教学楼风扇加装工程;主动对接新区教体局,全力保障教职工子女入学需求;将体检合作医院调整为青医附院,让师生能够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学校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节约日常运行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蹴而就、朝夕之功。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争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推动者,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蹄疾步稳地推进。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目光,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 用创新驱动发展,用改革赋能发展,大力弘扬理工人独有的“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为谱写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