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观看了《南京! 南京! 》和《东京审判》两部影片,内心的震撼与愤怒如汹涌的潮水,难以抑制。 两部影片如同两把利刃,剖开了历史的伤口,也照亮了人类文明对于正义的永恒追寻。
电影《南京! 南京! 》用冷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 1937 年 12 月人间炼狱般的南京城。黑白色调下,南京城的残垣断壁与侵华日军的疯狂暴行形成强烈冲击:街道上横陈的尸体,江边堆积如山的骸骨、妇女绝望的哭喊,每一帧画面都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罪恶。导演陆川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通过细节的真实刻画,让观者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日军用刺刀挑起孩童,强迫百姓自相残杀,这些泯灭人性的暴行,将人类文明的底线撕扯得粉碎。
影片中,中国军人与普通民众的抗争同样令人动容。 陆剑雄带领士兵拼死抵抗,即便身陷绝境仍高呼“中国万岁”;姜淑云在安全区奔走救援,最终为保护他人献出生命;小江主动走进慰安所,用柔弱的身躯换取同胞的生机。 他们的选择展现出绝境中人性的光辉, 也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迸发的坚韧与勇气。 而日本士兵角川的命运,则折射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 他从参与杀戮到良心觉醒,最终以自杀赎罪,这一悲剧性的结局,不仅是个人的挣扎,更是整个战争对生命异化的缩影。
如果说《南京! 南京! 》是对战争暴行的直观呈现,而《东京审判》则是对正义的艰难追寻。 影片聚焦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审判,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更是人类对战争罪行的集体反思。 法庭上,中国法官梅汝璈为争取中国法官的座次据理力争,一句“我不是为了我个人,我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现在中国只有我能在这法庭上代表中国”,道出了民族尊严的如山重量。 面对日本战犯的抵赖与狡辩,检察官们用翔实的证据和幸存者的血泪控诉,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细菌战等罪行一一揭露,当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最终被判处绞刑,法庭内掌声与历史的回响交织,这一刻,正义终于得到伸张。
然而,审判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同样令人深思。 部分法官对日本战犯的宽容态度,国际政治博弈对审判的干扰,都在提醒我们正义的实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人试图否认、美化这段历史,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 正如梅汝璈在日记中所写:“我不应该忘记,更不能忘记。 ”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应该被捍卫。
两部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历史的伤痛不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淡忘,更不能被别有用心者歪曲。 我们要以史为鉴,既要铭记先辈们的牺牲与抗争,也要警惕战争的阴霾卷土重来。 同时,影片也让我重新思考个体与历史的关系: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选择,不论是姜淑云的舍生取义,还是梅汝璈的据理力争,他们的行动都在证明,平凡人也能在关键时刻书写历史。
和平不是从天而降的礼物,它需要每一代人的坚守与奋斗。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以理性与勇气面对现实,用知识与行动捍卫正义。 唯有如此,才能告慰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英魂,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历史的警钟长鸣,我们正是这钟声的传递者与守护者。
(本文系许昌学院 2024 年度课程思政优质课程《经典阅读与主题写作》教学成果,指导老师:李自豪)